美文网首页宇宙的奥妙
🌸2019.4.27了凡四训《爱惜物命》74~四心人皆有之

🌸2019.4.27了凡四训《爱惜物命》74~四心人皆有之

作者: 悦惠莉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15:14 被阅读49次

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爱惜物命,继续为大家解读了凡四训,爱惜物命。这堂课讲完之后,积善之方这一篇就完结了,

了凡四训一共是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学,第二篇改过之法,第三篇积善之方,最后一篇的谦德之效,

今天这一堂课,爱惜物命讲完,我们就开始进入下一篇谦德之效,

大家还记得吧,我们在立命之学跟大家讲了,命是可以改的。

昨天晚上在弟子班,关于命能不能改,还有一个讨论,今天早上一起床看到有一位家人他也在弟子班里面发了个信息。

就是说还是对命能不能改有困惑。大概的意思是剧本是不能改的,频率是可以改的,还引用了杨定一的一段话说,一切都是注定的,包括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注定的,

这个地方就简单解释一下吧,我看了一下这个发问题的家人,他听课估计也快两年了我印象中。

其实我看到他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我还为此做了几分钟的格物致知。为什么呢?我是觉得,哇塞,怎么还没搞懂呢?就觉得说好像早就应该懂了

家人们,如果这个搞不懂啊,可能就是你一直觉得生活没有太大改变的一个原因,

比如说听课听很久了,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混淆,那还是说对这个东西不是深信嘛,就不了解,那可能你生活中奇迹就不会太多,或者说想改变就很难,

所以你看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讲的就是命可以改的,

那个提问题的家人,他说剧本不能改,命运频率可以改,

剧本是什么?频率又是什么?剧本由什么决定的?剧本由频率决定的呀,剧本和频率是一个呀。还没搞懂吗?

剧本是什么?剧本是由你累生累世的业力决定的,

累生累世的业力是什么?你没有被清理了情绪呀,

没有被清理的情绪是什么?就是你的感觉,

感觉是什么?就是频率啊,

那频率能改,剧本不能改,那还改个什么劲儿呢?剧本和频率是一个啊,明白吗?

只不过呢并不是说完全是你的频率决定的,它是累生累世的频率决定的,它跟你当生当世的主题有关,

还有那个引用杨定一的一段话说,一切都是注定的,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注定的。这对呀,这个我们也这么讲啊,为什么?

多简单你做梦,你梦里面的每一个人,一举手一投足不是注定的吗?昨晚上你刚做了个梦,梦见你吃饭,梦见你跑步,梦见你玩耍,那这些吃饭跑步玩耍的每一个动作,是不是注定的?当然是呀,它是由谁注定的?由做梦的人注定的嘛,多简单。所以肯定是注定的,

但我们现在改是改做梦者呀,梦中人是无法改自己的。

比如你晚上做梦,你想让他左手吃饭,那他就左手吃饭,你想让他右手吃饭他就右手吃饭。

做梦者不改,梦中人他想改左右手吃饭,他改不了的,这是注定的,

所以我们现在是在改投影源,造物主呀,是站在观照一切的角度来讲的,

还有一个,就是当我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为什么会稍微有点不舒服呢?你看听两年了,其实他存在怀疑。

存在怀疑什么?心想生说的对吗?杨定一的一段话,她马上就开始说,心想生你看看,你这个可不一定对呀,所以心想生你给我解释一下,你看这个杨定一可不是这么说的,

所以这就是我告诉你的,为什么有时候你说我听课两年了我没有改变,我听课两年了我还生活中没有奇迹?

就是因为你还存在很多的疑问呢,包括对心想生的疑问,

我是推荐那个杨定一他那两段视频很好,但我对他本人并不是很了解,我并不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或者说他那个法门,到底可不可以让你所用?

可是他的一段话,你直接就开始怀疑你两年听课的这个东西,就是你听心想生两年,抵不住别人一句话。

所以我一直讲的,有人说信不信圣人之学,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我在线下分享会不就这么讲的吗?

我说神通都是小术,可是如果有个人当场悬浮起来,当场可以穿墙而过,我说那些都不管用了,

你就,哇,穿墙而过这个人不得了啊,悬浮这个人不得了啊,你就上去可能就顶礼膜拜呀,或者各种各样的那种想获得他的加持,

你看,说一千道一万,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你转头就忘。

这是刚才我说的了凡四训第一篇讲立命之学,就想起来昨晚在弟子班分享的一段,

就是说剧本能不能改,或者说命能不能改?我昨晚上已经做了分享,

但是今天早上起床一看,还是有一个家人在问,他说剧本不能改,频率能改,

这个地方解释一下,剧本就是频率,频率就是剧本,你改频率就是改剧本了。

一切都是注定的,是因为你不改投影源,当然一切都是注定的,你不改那个做梦者,

你改那个做梦者,做梦者一变,他想让你左手吃饭,你注定是左手吃饭,他想让你右手吃饭,你注定是右手吃饭,

也就是真我他来改,他来构思和创造,假我不能改,明白了吗?

所以我真的希望自在大学的家人,你真的能明心,真的能明白这个命理的这个真相,同时也真的能相信心想生,

如果你不相信心想生,你打很多问号,听十年都没用,

别人一句话你就轻易的就跑了,你轻易的跑就意味着你内心有怀疑,你没有怀疑的话你不可能轻易的跟着别人的一句话就跑了。

所以就是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我们就一直在讲,命是可以改的。

命是可以改的,当下改变过去,当下改变未来,

所以如果说你听到有任何人说,命不能改,你还是信,那你对这个命理之学还是不了解

那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就说刚才聊起来的这么一点点吧,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我们也讲了很长,这个地方我们不是做回顾啊,只是说一下我们重点用的就是格物致知

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这个可能讲了有一期了吧,一直在讲积善之方就是知行合一

袁了凡说了有十个积善之方的方法,他还举了很多例子呀,施粉团啊,或者卖田捐银,或者说不趁机占别人便宜啊,或者说救人而不去捞财呀,等等都会给自己积很多的福报

那我们跟大家讲的积善之方就是知行合一,积善之方结束之后会讲第四篇谦德之效,

谦德之效,其实主要讲的就是允执厥中,就是致中和致良知,

那现在开始今天的分享,爱惜物命。先来看我们上一堂课,敬重尊长还剩下的一段内容,先把这段内容跟大家讲完,

敬重尊长跟大家讲了,什么是和气格天?什么是礼为贵,和为用?也跟大家讲了深爱婉容,就是如何真正的去孝顺啊,如何真正的在家侍奉父母,把这个讲完了,

袁了凡又讲了出而事君,就是说在家孝顺父母怎么孝顺?那你如果出去呢?

比如说你为人民服务,比如说你到公司里,就工作,或者说你为国家效力,而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我们来看袁了凡他在书中讲的,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出而事君就是出外做事了,为国效力,为公司工作,为企业工作,为单位工作,

出而事君,这个君就表示各个单位的领导,就等于是为他做事了,

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啊,你不要认为说领导不知道你就恣意妄为,恣就是放纵啊,放任,

所以呢,我们有的人可能做事情,以前我自己工作也是啊,就是大学毕业刚刚上班的时候,刚开始挺认真的,后来就跟着我们叫工作的老油条师傅,大家也知道这个话吧,

师傅带徒弟,所谓的有工作经验的,已经工作几年了,我刚毕业跑销售,他就告诉我,你不用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你给谁干呢,又不是给自己干,下那份力干什么呢?领导又没看见,领导又不在眼前,他让你干什么事情,你回去说干完啦,大概就这个意思呀,

慢慢的就把我变成了老油条,就做事领导没看见,干嘛那么认真,企业又不是我的,我费那么多劲儿干嘛,我每个月就拿这么多工资,有那功夫到游戏厅打会游戏,有那功夫去上会网,

因为我那个时候工作的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普及,只能通个电话,发个短信,

那要娱乐,就得上网吧,看电影,聊天,或者说去外面玩,就是利用工作时间,因为跑销售大部分时间在外,就利用时间去玩,回来就认为自己出去工作了一天,其实没工作,或者工作了半天玩了半天,这就是自恣也,就是自我放纵啊,

领导不知道,领导他又没有千里眼,都看不着的,因为那时候跑业务,我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样的,那时候跑业务是搞批发的,主要是批发商在做,我到他那晃了一圈就差不多了,他的任务也不是靠我来完成的,是他来完成的,自己呢就很放任,我们现在一些人工作也差不多呀,

行一事,就说老板不知道,所以差不多就行了,凑活一下就可以了,这就是自我放任。

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如果你要惩罚一个人,你要处罚一个人,你也不要说领导不知道,老板不知道,你就狐假虎威,你就作威作福,你就用你的权利,肆意的去凌辱他,欺下瞒上。

这种情况也有啊,只不过我在工作中没碰到过,但是这种现象我相信生活中会有,

你是领导,你可把自己当回事了,你拼命的使唤你的下属,拼命的要表现你的这个权利啊,其实没那么严重的事情,也为了你膨胀的私欲,把它说的很大,欺下瞒上是这样的,反正领导不知道,领导也不知道实情,你就让自己开始为所欲为,是这样,

袁了凡说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袁了凡的意思是说,你做一件事情不要因为老板不知道,领导不知道,你就放任自己。你要惩戒一个人,也不要因为领导不知道你就作威作福。

为什么呢?事君如天,古人格论。事君如天是把领导当做天来看。这个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不用把领导当作天来看,不用把领导当作至高无上的。

是因为你知道啊,你的这个状态决定你的境遇啊,就是你可以欺君,但你无法欺天,你明白吗?

为什么无法欺天?就是我们讲的因果报应。

说到因果报应,我又想起来了,就是佛法里有个词叫拔无因果,什么叫拔无因果?就是宿命论。

佛法里怎么讲拔无因果?就是就怕你执空,告诉你,所有说命不能改的,都是拔无因果

那就告诉你,都是空,无意义,这个东西是注定的,这个东西是无意义的,这个东西都是事先设定的,这个东西都是很难,那个造物主在运作,这个东西也没有特别的含义在里面,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所以何必认真呢,所以说罪也是空,恶也是空,善也是空,什么都是空,有这种现象吧,就是有的人告诉你,命是不能改的,因为都是空。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那是不是善也是空,恶也是空,什么都是空,那你改什么呢,什么都没意义了嘛,这在佛法里讲叫拔无因果呀,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什么叫拔无因果?否定因果报应的,就是否定因果论的,否定命能改的,

就是你认为人生不能改命,你认为业力不能消除,你认为剧本不能改变,都是在拔无因果,明白吗?就是执空的一种现象,

因为如果你认为命不能改,你认为无善无恶,你认为善和恶都是空,你还修什么呢?

你对因果法则你还会敬畏吗?你就不会了嘛,所以我们才会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所以你可以不畏君,但你要畏天。也就是说你要为因,这就是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呢,

那如果说不能改,菩萨还畏什么因呢?这个畏是敬畏的畏呀,因就是因果的因呢,

如果说剧本不能改,如果说人生不能改,命不能改,一个菩萨他畏什么因呢?他就不用敬畏因了,因为这个因果不空啊,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我们一直在讲这个,也就是心外无理的第四条法则,你给出去什么感觉,你就接收到什么境遇,这就是因果法则,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因就是你给出去的感觉,这个果就是你的境遇,

所以你看这地方,说到事君如天,我们在跟大家讲一下,你千万不要拔无因果,

你千万不要听到一些人他讲一切都是空,善是空,恶是空,什么都是空,剧本也是空,人生也是空,命也是空,一切都注定,都改不了,那你就说,哎,命无法改变,剧本无法改,这叫拔无因果,在佛法里可是大罪,可是严重的颠倒梦想啊,会让你断了善根的

所以事君如天,我们不用这么去理解,不用说把领导当作天,因为领导很重要,我怕领导看见,我怕领导知道,所以我不敢自我放纵,不敢作威作福,不是的,是因为什么?

你可以欺君,但你不可以欺天。也就是说,你逃不出因果法则的,你知道不知道,因果法则都绝对不会冤枉你,

宗萨仁波切说的,不要和因果较真,因果绝对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你自恣自我放纵,你感觉好吗?我感觉不好,跟做贼一样。

就是当我在游戏厅,去网吧上网看电影,那时候年轻,20来岁刚毕业,在上网看电影,其实心里是慌的,晚上回到我们这叫办事处,见到领导心里是发毛的,就心想,今天可别说漏了,就这样的,

你的感觉不好啊,你可以欺领导,但你无法欺天,欺天是什么意思?你当下的感觉是内疚的,你当下的感觉是有点恐惧的,当下的感觉是不舒服。

就领导可能不知道,领导可能忙都没顾得上你,你小子就混过去了,他都可能没理你,

可是天知道,为什么?你内在的感觉给出去了,你内在的感觉焦虑,不安,恐惧,内疚,自责,给出去啦,明白吗?

所以天它就会给你境遇。给你什么境遇?就是你接收到的财富,接受到的情感,接受到的健康,接受到的机会,接受到的这种所有的就是你的境遇啊,他会根据这个来给你变

所以外在是你内在的显现,内在一变,外在就变,

内在一变,外在不变,那才叫不能改命,内在一变,外在就变,怎么就不能改命呢?关键你不能改命,是你的内在不变啊,

但你这个命怎么改?你不知道,你认为那是最佳利益,不是的,

就比如说目犍连,是让乱棍打死的,他怎么没改命呢?

那我还想说,佛陀还被节节肢解呢,他怎么没改命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耶稣还被钉上十字架呢,他怎么没改命呢?

就是在那个当下,你怎么知道目犍连被乱棍打死不是他的最佳利益呢?你说那不是,那肯定不是,打死还是最佳利益?你这不就是有分别心吗?

这里说两个问题,目键连在那个当下,以那种方式离开,就是他的最佳利益,这就是我说的,对结果零期待,

你是可以不断的修,比如心想生不断的修,不断的修,突然有一天我死了,而且死于横祸,比如说出车祸被车撞死了,

那你说,哇塞,心想生你修的什么呀?最后出车祸被车撞死了,那个当下,用那种方式离开,可能就是我的最佳利益,

为什么是?不知道,他一定是,这叫臣服,这叫信任,明白吗?

再有一个,目犍连是修神通的,佛陀可是说过,再大的神通抵不过业力啊,

我们来,我们不是来修神通的,我们是来消业力的,修神通并不能消你的业障啊,明白吗?

那你说佛陀为什么被节节支解?你说耶稣为什么钉上十字架?这些开悟的人怎么都死于横祸呢?

在那个当下,那种方式就是他的最佳利益,他可能就是用这种东西来唤醒世人,或者来助自己成佛的,

也就是说,佛陀不节节肢解,他永远不知道原来我不生嗔恨心,明白吗?

这是跟大家说的,就是你的这个状态最重要,内在一变,外在跟着改变,这就是改命,这就是改命所有的秘密,

就怕你内在不变,内在不变,外在当然不变,境随心转也是讲改命啊,

所以说欺君可以,欺天不可以,欺不了,因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

万法皆空,神通也是空的,但因果不空,所以你记好这一个,不要拔无因果,

你如果拔无因果,你就陷入了一种死寂,死空,就陷入了一种断灭见,断灭空,

这个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理解,就是不要去欺骗因果,你欺骗不了的,

所以你在单位工作,你不要说领导怎么怎么样,领导看没看见,领导知不知道,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欺骗因果,

你只要感觉不好,你的因就是不好的,你的果一定会不好,

你只要感觉好,你的因就是好的,你的果也会改的比较好,但是对果零期待呀,

所以菩萨畏因,菩萨只关心因,他不关心果,凡夫只关心果,关心果就是目犍连怎么惨死了?佛陀怎么被肢解了?耶稣怎么给钉上十字架了?这都是凡夫关心果,

菩萨是关心因,耶稣为什么钉上十字架?有因的,目犍连为什么被乱棍打死?有因的,佛陀为什么被肢解?有因的,

她关心因,哦,她知道,这个因就这个业消啦,太棒了,这一世被乱棍打死,下一世直接成佛,多好哇,

你说我不被乱棍打死,我在过一百辈子成佛,可能你这么想,可能目键连不这么想,可能目键连想的还不如这一世被乱棍打死,下辈子直接成佛,我不用再经过一百世的修行,

所以你不明白,他是因果通三世的,他不是只看这一生一世,因果通三世啊,

古人格论。这个我们也跟大家解释过,格呢我们说格物致知,这个格呢是纠正的意思,是改正的意思,是把它去掉的意思,这叫格物,这个格物不是我们认为的研究啊,

格天,和气格天之本,这个格是感通感应,

而这个地方的古人格论,这个格论就是格言,我们说的警句格言,就是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话,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是古人说的格言。

此等处最关阴德。为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最关阴德就是最关你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那个因,让自己调自己的频率呀,让自己消业障呀,

这个时候,你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会越来越好,但告诉大家,这个好,不是用你的头脑来分辨的,什么意思呢?

我们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之动是什么意思?

目犍连被乱棍打死不好,目犍连被乱棍打死是恶,这叫有善有恶意之动,你的头脑在分辨,

但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那个终极审判才知道目犍连被乱棍打死是好还是坏,

因为你看不透啊,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事情发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给它赋予一个意义,而这个意义永远不是这个事情要发生真正的目的,良知才知道啊,明白吗?

那是谁的良知?目犍连的良知啊,目犍连的良知在那个当下他是怎么想的你根本不知道,在那个当下他是怎么感觉的你根本不知道,

就像佛陀被节节肢解,他不生嗔恨心,他是什么?清净和平法喜,下一世注定成佛,那就是他的良知告诉他这是他的最佳利益,

但我们看到的太可怜了,你看耳朵割掉了鼻子割掉了,这叫我们的有善有恶意之动,

就像杰德说的,如果他在外面开车,突然被车给撞死了,只需要给我几秒钟,让我回忆一下我这一生就行了,

杰德可没说,哇塞,我是个开悟者,我怎么能被车给撞死呢?

要照我们的想法,开悟者出车祸死了,这东西滑天下之大稽,开悟了还被车给撞死了?

谁说不行的,没有这个不行的,怎么都行啊,所以杰德自己就说,如果说我开车被车撞死,那么希望给我几秒钟,让我回忆一下我这一生,

杰德可没说,让我坐化吧,让我灭度吧,让我在屋里静静的去世吧,这才叫开悟者该死的状态。不是的,这是你有分别心,

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忠孝之家,袁了凡前面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福建林婆施粉团,到最后无林不开榜,比如谁谁谁的父亲救人,导致他的儿子中了进士比如谁谁谁他自己卖田,寄了四两银子,全人夫妇,他最后自己做到了尚书,这都是忠孝之家呀,

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这个袁了凡在前面举了好多例子,就他的爷爷孙子,儿子就是一连祖孙三代,甚至祖孙好几代,都是中进士,都是位极人臣,走上仕途当官了,出人头地了,所以袁了凡在前面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

因为此等处最关阴德,所以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就是说这个你就得重视啦,重视什么呢?重视的就是因啊,

因为袁了凡讲的行一事,刑一人,事君如天最关阴德,其实是不欺天,

你欺人,可以,但是你欺天不可以。但是你欺人的时候,你感觉会好吗?你感觉不好,事实上也是在对自己不负责任,没有哪一个撒谎的人内心是清净的,他明明在骗你,他的心地清净的不得了,没有的,他是用头脑的说服自己,没事的,没事的,是这样的,

我们来看爱惜物命,今天的主题。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这段话讲得非常好啊。何谓爱惜物命?来看袁了凡怎么说的。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这是孟子说的,

其实你看孟子也好,或者王阳明也好,或者袁了凡也好,讲的是一个东西,一脉相承,我们先来看孟子是怎么说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

来看这段孟子的话,其实孟子的四心,孟子正着讲,反着讲,讲了好几遍了,

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恭敬之心,恭敬之心就是辞让之心啊,这是无恭敬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是孟子说的,

他说如果你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如果你没有辞让之心,没有仁爱之心,没有是非之心,你就不是人,就这个意思了。

那这个地方呢?他正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其实你只要是人就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那什么是恻隐之心?就是孟子他举的例子呀,你看到有孩子掉到井里面就想去救她,你想去救他,并不是说你想让自己可以获得别人的称赞,或者说你跟这个父母关系很好,或者你想领取奖赏,没有,你只是想要救他,这就是恻隐之心,明白吗?

这就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呀,这就是恻隐,羞恶,是非,恭敬辞让。

如果你闻到大便很臭,你还要想一想再跑,那就是去了第二心了,第一心就是自然就跑了,是这样的,这就是孟子说的这个四心。

王阳明说四心,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也。也就是说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没有良知了,所以四心就是良知光明,

如果你有了这四心,诚爱恻怛之心就是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心,你就良知光明了。

孟子后面说,恻隐之心仁也,修恶之心义也,恭敬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这个解释的很清楚了,你有恻隐之心,你就仁爱,你有恻隐之心,你一定会仁爱的,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孩子掉到井里面,就是因为你有仁爱,所以你就会要去救她,

就是我说的,你不会说是为了获得奖赏,为了别人表扬你,或者和这个孩子的父母关系很好,你才会去救他,都没有,你都不认识,你什么都没想,就是要救他,这叫仁爱呀,所以你必须有恻隐之心,才会仁爱。

同样的羞恶之心义也,义是什么?义就是适宜,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适宜,这就是义也,

就是孟子说得集义,集义就是致良知,就是说,你是有羞耻感的,你不会赤身裸体跑到大街上的,明白吗?

包括恭敬辞让之心礼也,因为有辞让之心,你才会懂礼貌啊,所以礼是你有这个辞让之心,不是说你从外在学的那些礼仪规范,

礼仪规范要不要学?要呢,但首先你必须有四心,你必须良知光明。否则的话,那个礼仪规范对你来说,它就是一种假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话叫笑里藏刀,

是非之心智也,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件事情如何做?这件事情如何达成,目标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是非之心来做,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啊,

良知会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良知会告诉你梦想如何实现,良知会告诉你怎么教育孩子,良知会告诉你怎么经营企业,良知会告诉你怎么经营家庭,良知会告诉你怎么经营情感,这叫是非之心智也,

智慧呀,般若智慧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你做任何事情的世间智和出世间智,都在是非之心当中。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仁义礼智,就刚刚说的四心。铄就是融化渗透,

我们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是一个成语,意思就是三人成虎了,就是大家都说你不好,唾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把你给融化了,就这个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不是由外而内来的,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信是你固有的,

所以你有仁义礼智,不是从外在学来的,是你内在本身就有的,这是孟子的意思,就是良知人人都有啊,

这就是王阳明的话呀个个人心有仲尼,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或者佛陀的话,一切众生都是佛,每个人都有佛性啊,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你被蒙蔽了,你是被私欲被五毒给侵蚀了,是这样的

所以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就是因为你本来就有恻隐之心,因为你本来就有恭敬辞让之心,本来就有是非之心,本来就有羞恶之心,这四心是你固有的,不是从外在加给你的,

你说那我怎么没这四心呢?因为私欲给障碍了,因为人欲给障碍了,

所以存天理去人欲啊,所以有了这四心,你就是人,天人合一,

没有这四心,连人都不是,天天还想做神,多少人都是啊,天天修神通,天天看能量,天天让自己觉得自己活的跟个仙一样,

有的老师可有意思了,他给自己拍的视频,穿着禅服,摆一个闻花读书的姿势,让你都感觉可仙了,

但我告诉你,这个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你的人欲有多少,你有多少的贪嗔痴慢疑,明白吗?

济公活佛天天邋里邋遢的,那是活佛,为什么,贪嗔痴慢疑去的干净了,明白吗?

那个张三丰,叫张邋遢,他天天也没搞得跟仙一样,没有让自己感觉飘飘欲仙的感觉,没有啊,张邋遢,邋遢道长,但是人家是真的开悟者,真的把五欲六尘舍得差不多了,

所以不是看你的外在表现,是看你的私欲,这是固有的,

他不是靠你有仁义礼智你才获得四心,而是因为你有四心你来获得仁义理智,他是这么个过程,这就是孟子说的集义不可义袭也。

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就是致良知不可由外而内,致良知只能是由内而外。

致良知不可由外而内是什么意思呢?你不能先通过讲礼貌,让自己获得良知光明,

它只能由内而外,他是你先通过去人欲,就内去人欲,然后让自己良知光明,你自然懂礼貌,他是这个,叫集义不可义袭也。

所以人之有四心也,犹如有四体呀。这是孟子的这段话啊,

那你看袁了凡他就说的很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就是人之所以是人,就是恻隐之心,那说白了人之所以是人,就是良知光明,

因为恻隐之心是致良知的关键,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也。

从这一点上,袁了凡,孟子,王阳明是一脉相承的,他们说的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恻隐之心,你连人都不是,那就说明你良知不光明你是禽兽啊,禽兽不如,

所以致良知就是致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就是集义。

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求仁者求此是什么意思?因为恻隐之心就是仁呀,内在叫恻隐之心,外在叫仁,这叫求仁者求此呀,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也。你求仁,你说我要做一个仁爱的人,我要很有仁义,其实就是求你的四心。

因为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你说我要很讲仁义,其实就是良知光明,

你良知光明,自然讲仁义,你良知不光明,你就是假仁假义,你是道貌岸然,

所以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求仁者求此,如果说你想成为一个仁爱的人,请你致良知,如果说你想成为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人,请你致良知,想忠信仁义,想温良恭俭让,请你致良知,这是真的,真圣门正法眼藏,

积德者积此。我想积福报啊,还是良知光明,良知光明的福报是最大的,你之所以没有福报,就是良知不光明。

也就是说,你说我的福德有多大呢?你的福德有多大?看你的良知有多光明,

佛陀是良知光明啊,老子是良知光明啊,孔子王阳明都是良知光明啊,包括袁了凡的良知都比很多人良知光明不知道多少倍,

良知光明是什么意思?你的私欲少了,你的贪嗔痴慢疑少了,

贪。不贪名,不贪财,不贪色,就是说那个物质享受不贪,就是自己的容貌不贪,健康不贪,

嗔。我没有情绪,不愤怒,不焦虑,不担心,不失望,

痴。这东西就没办法了,你愚痴,怎么都唤不醒你,这叫愚痴,所以这个愚痴没有办法的。

愚痴会导致傲慢,愚痴会导致怀疑,但其实都是人欲,都是业力。

你看,包括我刚才一开课讲的,如果你还在怀疑心想生的课,那你就很难活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有人欲,怀疑也是人欲,

我都不能怀疑吗?你当然不能怀疑了,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刚开始听的时候可以怀疑,你听了一年了还怀疑,听了两年了还怀疑,我可以问你,至少这两年当中,你命不会太大的改变,你知道吗?

为什么心想生命改的这么快?深信不疑呀,我用了可能一年的时间,我就深信不疑了,

2015年结束,我就深信不疑了,2015年也在求索,所以读了很多书,2015年之后我就深信不疑了,任何人说不动我,任何人他想改变我,改变不了,沙因都改变不了,我在北京跟他见完面之后,我直接正本清源,认祖归宗,什么呢?我听我良知的,

也就是说我有定海神针,所以这是深信不疑呀,真的信佛陀的教导,真的信圣人之学,这就快了,

但如果还是有问号疑问,那就会真的拖慢速度,就是我打的那个比喻啊,

这个提升频率呀,什么叫提升频率?其实就是开悟呀,提升频率,意识层级的提升啊,能量的提升吧,

你的能量层级比较低,能量层级最高的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量层级最高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呀,就是开悟的状态,

能量低的呢?就是人欲,贪嗔痴慢疑,就是人欲,愚痴,怀疑傲慢,这都是能量低的,

我打过那个比喻,就是说当你能量低的时候,你是个拖拉机,这个时候他对你的要求不高,

什么叫要求不高呢?拖拉机,你这个发动机突突在工作,上面沾满了油污,沾满了树叶,沾满了灰尘,并不影响拖拉机工作呀,拖拉机照样在田间跑动啊,照样工作的,就像铁牛一样,把活给你干的好好的,

但是当你在提纯的时候,当你在意识提纯的时候,当你在让自己往上提升的时候,他对你频率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到了最后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

这个中央处理器是什么意思?CPU,它需要真空环境的,这个中央处理器真空环境,你落一粒灰尘,整个中央处理器都可能会瘫痪

这就是一丝的怀疑,1%的怀疑就是百分之百的不信呢,

你不能说,我信了99%了,问题是现在你是要做CPU来处理的,你是要做一个高精尖的仪器,一个中央处理器,而不是做一个拖拉机,拖拉机干不了中央处理器的活呀,中央处理器或者说CPU,它的功能有多大呀?

就像说太空发射卫星,或者说太空空间站,他对你的纯度要求很高,你不能拿个拖拉机的发动机到太空上去工作吧,你到空间站去工作,那拖拉机的发动机他工作不了的。

所以对你是一样的,这就是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1%都不信,就是百分之百的不信,就是这样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人他活不出来,有的人他说我也听课呀,我也做功课呀,但怎么就好像变化不大呢,

其实你认真看一下,比如现在弟子班里面,你认真看一下,那些天天分享奇迹的,那些天天奇迹不断的,那些天天觉得自己生活改变很大的,就像昨天晚上有一个家人说到明年他就会成为亿万富翁,我看那就是深信不疑呀,这样的深信不疑,才会导致他有今天

也是说如果他有1%的怀疑,就是百分之百的不信,不是信心想生,是信圣人之学啊,所以为什么说一生俯首拜阳明就在这,你真的信王阳明吗?

这样你就有了定海神针,所以说那个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积德也是积这个德,

你积的这个福德呀,其实就是你的良知光明,就是你的四心,集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就是让你这四心运作,就是让你人欲去掉,你就福德大得不得了啊,

这个不光古圣先贤在讲,就是儒家,王阳明啊,或者孟子呀,或者袁了凡在讲,佛陀也一直在讲,

佛陀金刚经里一直在讲这样的话,就是如果说,你能与此金刚经受持,乃至四句偈,其福胜彼呀。

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其福胜彼,他是一种什么状态?是一种无相的状态,是一种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状态,

这是金刚经结尾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是良知光明,这就是集义嘛,这都是一个东西啊,说的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王阳明让你良知光明,王阳明的良知光明就是此心不动啊,

所以王阳明他去世的时候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心光明是此心不动,此心不动就是如如不动啊,如如不动你的福报无量无边,整个金刚经都在讲福报,

说到福报,这个地方多说一点,佛陀有十大称号,佛陀呀,世尊啊,如来啊,应供啊,佛陀还有个称号两足尊,两只脚两足尊,

两足尊是什么意思?福慧双修啊,叫明行足,明什么?智,智慧,长智慧呀。行什么?福德,福报,

也就是说,如果你成为佛,你是两足尊,你不可能说只是开智慧没福报,

开智慧没福报是什么意思?哎呀,什么都已经明了了,天地万物就是你大彻大悟了,可是穷的不得了,饭吃不上,水喝不上,衣服穿不上,反正就是说自己生活很困顿,这不叫两足尊,

那还有一类人呢,人天福报很大,什么呢?就是自己经营企业很大,自己亿万家产,可是呢就是无明,他就没有开智慧,就没有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它是福报很大,智慧不够,佛陀也不是这样的

佛陀是福慧双修,明白吗?所以说他是两足尊,这是佛陀的一个尊号啊,佛陀十大称号之一,

两足尊,福慧双全,福慧双修,既有智慧,又有福德,又有福报,

金刚经都在讲福报啊,当然金刚经也开智慧,让你无住,两足尊,

所以你积福德,积福宝也是在积这个,积什么?积你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也就是致良知。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积德,其他的积德都是幻象,都是在幻象当中,你做了一个所谓的游戏设施啊,根本无法让你彻底改命的,

今天的爱惜物命刚开了个头,下堂课继续为大家解读爱惜物命,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祝大家周末愉快。

回向文回向给无以伦比的存在

感恩老师的分享,谢谢

感恩。连续两天的停电,手机没电,只能在医院充会电,听会老师的音频,没有焦虑,很平静的接受了,早些睡觉也不错,体会到无所事事也很好,有些太依赖手机了,谢谢

感恩这两天下雨,植物得到滋润看的绿油油的,心情也很愉悦,谢谢

感恩真我为我创造的一切,不好的现在感觉也很好,都是一种经历,感恩,谢谢

感恩手机的陪伴,谢谢

感恩来电了,继续学习,谢谢

感恩一切,谢谢

相关文章

  • 🌸2019.4.27了凡四训《爱惜物命》74~四心人皆有之

    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

  • 工作日记

    总结: 今天看了了凡四训,讲到积善的第十个纲领:爱惜物命。爱惜物命关键就是培养恻隐之心。少杀生,遵守四不食之戒,而...

  • 了凡四训(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大家好!了凡先生在“随缘行善”这段话中说到随缘济众大约有十种类型,我们己学了前面八种,今天学习后两种,“敬重尊长”...

  • 2018年7月10日 李波每日精进打卡,第29天

    行善改过:行善1次;改过2项。 读经:《了凡四训》积善篇一段,录音如前,原文如下: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

  •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简介 书名:《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训子文》 作者: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仪 创作年代:明代...

  • 《了凡四训》第一篇|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第一篇 立命之学) 百度百科:《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

  • 荐书 | 二零一九,命自我立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了凡四训》 梗概 《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原...

  • 了凡四训——立命小记

    四训的第一训就是要立命 《了凡四训》:“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了凡四训》:“...

  • 2019-04-09

    《了凡四训》中暗藏的四大法宝,愚者拼命,智者改命 《了凡四训》中暗藏的四大法宝,愚者拼命,智 者改命 儒道佛 20...

  • 《了凡四训》:心念,便是一个人的命运!

    从一个修心改命的故事说起 《了凡四训》,被称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它是明代创世之作,百年流传至今! 《了凡四训》讲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4.27了凡四训《爱惜物命》74~四心人皆有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od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