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遇见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那场遇见是那么的壮烈,人生又是另一个高度.生命的遇见,是千年的叩拜也换不来的,唯有我们的心灵、思想、灵魂才能遇见这一场壮烈。
生命的遇见是心灵的交流。《高山流水》这一曲惊世之作难道不是见证了那一场伟大的相遇吗?唯有他可以听懂他的音乐,唯有他可以让他奏出如此绝世之音,他们的遇见便是心灵那一场交流,彼此听懂,了解和认识。《琵琶行》这一流传至今的佳作难道不是见证了那一样伟大的遇见吗?一位江州司马,一位琵琶女,一曲琵琶曲,他们遇见了.他的不尽人意的官场,她的不尽人意的生活,他们的内心那一份抑郁只有他们才懂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这场生命的遇见的壮烈。他们的遇见便是那心灵的交流,因为生命的遇见,心灵不再孤寂,因为遇见,心灵又多了一份安慰。
生命的遇见是思想的撞击。马克思遇见了恩格斯,他们的遇见撞击出了光照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如果没有这场生命的遇见,如果没有这场思想的撞击,世界何时才会见到共产主义的曙光呢?施莱登遇见了施旺,他们的遇见撞击出了在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学说--细胞学说,打开了生物界的大门,成就了一个世界性的辉煌。他们的遇见,让他们在思想上更进了一个高度。生命的遇见是思想的撞击,在这场遇见之后,无论是他还是他,在思想都更进了一步,促进了共同的发展。
生命的遇见是灵魂的融合.那一束淡雅的菊花见证着那位使人的灵魂与大自然灵魂的融合。陶潜,面对世俗是多么的无奈,他遇见了,遇见了大自然的灵魂.他弃权贵而去,“守拙归园田”。品一口淡茶,于自然之中采菊,这场伟大的遇见便是灵魂的融合,他的灵魂多了一份高雅。还有那一位诗人--刘禹锡,生命的遇见让他与陋室的灵魂紧密结合,那一种傲岸的情操是世人所不能及的,一句“何陋之有”道出了无穷无尽的韵味。一场场生命的遇见,是那一个个灵魂的融合,他们的境界便更高了一层。灵魂的融合,见证了生命的遇见。
无论是心灵的交流,还是思想的撞击,还是灵魂的融合,都见证了生命的遇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场壮烈的遇见。唯有它们,聆听生命的声音。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是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纸学历,不如真操实干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 ------题记
在当今这个“知识型”社会里,学历是求职应聘的门槛。这仅仅是一道门槛,放在以前很吃香,但若要长远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还不如真操实干。一纸学历,只能代表你过去的辉煌;但现在与未来的生活,仍需撸起袖子实干,每一天都要“起舞”!(提出中心论点--学历不如真操实干) 诚然,我们无法否认学历的含金量,那是积累了多少年的理论知识呀!然而,中国高校的培养模式特点是“严进宽出”,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姿杀进重点大学,但对于大学生毕业的条件限制却是极宽,论文答辩及毕业作品仅考查科研学问能力,少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也就导致了应届大学生难以适应职业市场的尴尬局面。理论从实践中来,还得回到实践中去。与其整日耽于学历虚名之中,不如参与到实践中,从实干中得真知,实现人生价值。(本段运用道理论证为什么学历不如真操实干。先肯定学历的重要然后分析学历不能代表能力素质,辩证分析问题体现了作者思维深度,“诚然”“然而”等连词的运用体现了思维的逻辑,因此要善于运用一些标记思维轨迹的词语。)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学历,在传统的观念里,能让你获得面子,但偏偏有那么一些高学历的有识之士抛却浮名,真操实干。“壹号土猪”的创始人北大才子陈生和陆步轩掀起了大学生卖猪肉的热潮,让人们开始改变学历正统观。再如,那位善于发现商机的历史系博士生谭超,竟然在校园里当起“快递小哥”,白天兼职,晚上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里,这难道不是一种奋斗吗?(本段运用事例论证学历不如真操实干的道理。列举北大才子卖猪肉和历史博士送快递两个事例,分析第二个事例时运用了反问句式,不但强化了语言气势也增强了论证力度。) 反观当下一些“高学历人才”,倚仗着一纸学历,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准确地自我定位,结果找不到工作,成为“啃老族”的一员,不亦悲乎? (联系现实,批评社会上一些有学历却不实干的人,列举反面事例来论证有学历不如真操实干的中心论点。正反论证的方法使得文章论证力度更强,也更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深度。论证有力,议论深刻是优秀议论文章必备的。) 有学历的找不到工作,没学历的反而做得有声有色。不妨放眼看看娱乐圈,科班出身的演员不胜枚举,但也有不少靠着实力打拼而红。欣赏没背景没资源没学历的赵丽颖,毕业于非著名的影视学院,却靠自己十年来从低处做起的奋斗与实干,赢得盛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奋斗不在早晚。(承接上段的反面论述,本段再次转换角度从正面列举没学历但真操实干成功的事例来论述学历不如真操实干的观点。) 设想,如果我们国家的所有干部选拔都以学历为唯一标准,一旦上任后只会坐而论道,高高在上,不走群众路线,那基层工作谁来做?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像这样真操实干的方为国家所需之人才,也是人民所需之人才。空谈误国,多一点实干,少一点“姿态”。 (本段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论述学历不如真操实干的道理。)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之路不好走,请带上你的实干出发吧!(结尾发出号召并回扣中心论点,简洁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