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分工的开端
在群居时代,人类是需要共同合作以及共同应对才能够得以谋生的,但是这样的合作却并非因为无私而恰恰是因为自利的想法所以才导致相互之间的合作。
因为在过去如果个人单独行动就会无法应对野兽的攻击,或者无法对自己进行有效的保护更是无法解决温饱这样的问题,于是合作就成为了人类求生起源这种最初的开端。

但是尽管是这样,个人劳动者会也因为劳动产品的难得,或者是个人精力的有限,当生活的所有必须品都需要来源于自给自足的时候,个人的生活资料就无法得到一一的满足,而当然这样的生活是贫瘠的,也是效率低下的。
不过又正是人类的这一智慧以及出于自利的出发点,于是人们开始有了通过让自己的劳动剩余的部分产品用来交换别人的劳动剩余部分产品的这种最初的想法,又或者是说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不使用,或大部分自己不使用,用一种可衡量的价值作交换,从物物交换到货币式的交换的演变过程。
也就是说,我想用我不需要或者不紧迫需要,通过劳动得来的产品或消耗不完的部分或者全部,用来换取我所需要的他人手上的剩余部分或者全部的劳动产品,来满足不同的个人所需,而这就是以物换物的开始。
因为如果个人的所有生活资料都需要自我生产,个人能换取的货物量就不会太大,或者不能够满足更多的个人需求,而个人劳动者的手里并没有更多的剩余部分可以达到交换,那么这个交换就不能更大价值的存在,于是就有了分工。
分工带来的好处
最后,人们发现自己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可以用自己的擅长去制造的劳动产品来换取他人擅长生产的劳动产品,而不是自我生产自己所需要所有的生活资料,如此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资料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说一个擅长打猎的人,就可以用自我手上多余的猎物去换取会做打猎工具的人手里的打猎工具,这样打猎的人就不需要自我制造工具,以及擅长制造打猎工具的人也不需要出去打猎,他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各取所需了。
当人们发现因为专注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就可以制造更多的劳动剩余部分产品去换取他人更多的劳动剩余部分产品,于是就有了分工开端。
因为分工或者反复操作的某一个工作环节时,就会令到这一工作环节在生产时所需花费的劳动就会变得更小,一个劳动者只需要在这个小环节上反复地进行熟练的操作就可以了,如此简单的重复,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又以及因为分工,劳动者就不会在不同的时间因为转变不同的工种时所浪费掉的时间,从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于是就可以让这一个工作环节更专注在一个地方进行有规模的生产,因为熟练度的加大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于是生产量就会相对变大,那么劳动者的劳动工资也会因为得到更多的劳动产品而相应地得到提升。
所以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消耗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需要产生交换,以及产生更多的交换价值。
换句话来说就是用于交换所需花费的劳动产品或者货币,将会使用更少的劳动量就能达到交换,而又因为商品的易得,商品的过多供应,那么价格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加低廉,而价格越低廉就会劳动者就会产生更多的交换,从而也就更加速地让社会从众农社会推向众商社会,同时也让社会走向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就是社会进步在不同时期的推动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