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写津梁
山水游记的艺术(4)

山水游记的艺术(4)

作者: 鹊惊枝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6:39 被阅读16次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4)

游记到了明末,大放异彩,不仅提高了游记本身的成就,更增加了一般散文的光辉。从大手笔的巨制《徐霞客游记》到真性情的山水小品,游记的天地愈益广阔,作者的阵容,除了徐宏祖(徐霞客本名)和公安的三袁、竟陵的钟惺、谭元春之外,还包括王思任、李流芳、张岱、钱谦益等。

袁宏道的《虎丘记》、《满井游记》,王思任的《小洋》、《剡溪》,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篇,早已成为游记小品的经典之作。王思任和张岱的文体,尤其一反拟古的陋习和道学的酸气,在遣词和语法上的独创简直暗合现代的散文。

且看王思任的《剡溪》:“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上下,沙明山净,犬吠声若豹……山高岸束,斐绿叠丹,摇舟听鸟,杳小清绝,每奏一音,则千峦哂答……山城崖立,晚市人稀,水口有壮台作砥柱,力脱帻往登,凉风大饱。城南百丈桥翼然虹饮,溪逗其下,电流雷语。移舟桥尾,向月碛枕漱取甜,而舟子以为何不傍彼岸,方喃喃怪事我也。”

这样鲜活大胆的文体,真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者显示敏于感应自然,敢于驱策文字的爽朗个性,也只有这样的个性,才写得出《让马瑶草》那么淋漓恣肆的书信。

这种文字,除了开头一句写月色和犬声学王维而太露痕迹之外,其他各句都别出心裁,一反陈规。“向月碛枕漱取甜”一句,既浓缩了“枕石漱流”的成语,又以“甜”字代替了水的美质。“怪事”原是名词,此地却活用为动词;“文必秦汉”的仿古拟古之辈怎敢如此?

相关文章

  • 山水游记的艺术(4)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4) 游记到了明末,大放异彩,不仅提高了游记本身的成就,更增加了一般散文的光辉。从...

  • 山水游记的艺术(2)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2) 我感到好笑的是:后人学柳,不但在大处脱胎,甚至在小处效颦,到面目相似的地步。...

  • 山水游记的艺术(1)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1) 自古中国的哲学把天、地、人称为三才。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

  • 山水游记的艺术(3)

    余光中《杖底烟霞》学习笔记系列(3) 虽然《永州八记》前承元结的《右溪记》,后启宋明以降的游记,但唐人记游的文学并...

  • 学写小散文:什么是山水记?

    亦称山水游记。以记述描写某地山水为主的一种游记。 名山大川固然是游记的重要题材,一些无名山水,或因与著名人物、著名...

  • 玩“你”于几席之上

    三年前,我曾在《山水游记之丰碑--柳宗元》一文中,称柳宗元始创山水游记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永州八记堪称山水游记之丰...

  • 游记散文的艺术(4)

    说余光中先生的游记散文(4) 在游记文学中,游踪结构是繁复不一的,有人把游记文学大体上归为三种模式: 1. 线踪模...

  • 大唐文章之散文

    但柳宗元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那些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地去描摹景物,而是以全部感情去观照山水之后,借...

  • 桂林山水游记:启程

    桂林山水游记:启程 By Alex Lee 我...

  • 桂林山水游记:归途

    桂林山水游记:归途 By Alex L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游记的艺术(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fd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