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身边的朋友们各个面临爱情的转机与风险,作为一只暂时没有清楚觉得单身是多大风险和危险的狗来说,大多数的真爱都不会在一起,但是能在一起的全都要靠自己。是自己给了爱情太大的想象与对另一半的依赖,所以一直寻找的模子其实就像自己想要的样子。
今天是第24年的520,我还是一个人过,我还是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开怀大笑,一个人敏感伤悲,一个人温暖治愈。
看了一部恐怖片,虽然是第一次和爹妈,三个人一起在电影院看的,但是觉得就像自己一个人在看。因为爹妈是以看破红尘什么都不怕,觉得妖魔鬼怪都是骗人的英雄主义看完了;而我是细细地捕捉人物神态和表达来让自己看完全片。我一直有一个习惯,不喜欢看片和别人说话,听到害怕的我总会捂着嘴不是捂着眼睛,可能是戴着眼镜不方便捂吧,于是我也习惯了安安静静的看电影,不喜欢被别人的惊吓而惊吓住自己,真心希望感受到恐怖片的魅力。看完这个之后我笑了。因为我看懂了这个片很简单,剧情集中,可惜看的人少,所以优惠价让人觉得实在是片价实至名归。
片感:以家庭情感纽带来描写人遇到极端危险的时候散发出母爱的坚持和父爱的伟大。国外的片一直强调的是个人独立之后要回归家庭。也许是人性在自己成长到完全的时候才发现最开始的起点才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完整。那就是回归到生命之初来到世间,父母给予的爱给予的拥抱给予的亲吻。中国大多数的电影在情感线上的表达不够其他国家来得顺水成章,因为传统思想的表达中总需要背景和铺垫,却会少了最真的人物表达。家庭教育片的推崇更多的是基于大环境大社会的倡导理念,很难将真情实感与故事加真理的形式引起观众的共鸣。
片续:爹爹娘亲都带着耐心坐着等灯亮了才离开观影席,但是爹爹看到楼梯口老大爷挥动着的手电筒意识到全场剩下的我们应该离开,就敦促我俩离开。娘亲一直说还没开灯,等等再走。还记得以前有人说,能够坐着将影片字幕播放完毕体现了一个观影者的修养是对影片的尊重。个人觉得还是要看片尾曲和影片最后放幕的设计了,让一个人在审美的时候得到放松那才会让人止步细品。
回想起来有人说了一句话,你不是喜欢一个人看电影而是害怕没人陪你。
其实错了。谁又需要谁一直陪着谁呢?
而且对于观影纯粹是构建自我精神世界和在自己的精神领悟中神游,并不一味地说要别人懂自己,甚至要告诉别人我看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
至少我经历的,我成长的,我明白的,你都不会懂,你也不会真正地想知道我想的是什么。
一个人看电影没有错啊,为什么喜欢一个人看电影是因为害怕没人陪?
我也不是很能理解这样的想法,但是让我可觉得这是缺爱的表现。可能我是真的看电影,别人看的是陪伴吧,所以我较真了我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感性地接受别人告诉我一个我还没能接受的现实:我需要陪伴。可是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就是两个人三个人一群人了,也许他有了无比强大的勇气不用去在乎身边的人是怎么想是怎么看自己的吧。
大半夜理不清头绪就想记录些什么。
后来我想起来,我喜欢过的人。
他还好吗?
很庆幸,你喜欢的东西还是原来的样子,所以心情就像刚打开的冰冻可口可乐,咚的一声,还有气泡开始蔓延在空气里那种缓缓躺下来的感觉,所有的烦恼都被冰冻抛到脑后。
多年后,你还是会因为曾经喜欢的东西还是喜欢的模样而觉得心悦神怡,那才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喜欢吧。
就像我想说的今天,你可能会想起和你在一起度过了今天的所有人,以往的所有面孔,但是记得要让自己拥有和保持自己喜欢的心情就会很满足的样子,因为这个是爱情最神秘的保鲜剂,也是长生不老药。
我们不需要衡量彼此的距离,或者真的去制造一些刻意来让一段感情变得毁灭,就像他的信仰一样,喜欢你,纯粹喜欢你,在不在一起和永远在一起都决定于我信仰里的喜欢你。如果你足够喜欢,就没有什么永远而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