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忘了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的契机,却记得那天阳光刺得睁不开眼,没有方向感的人们在街上游荡,群里有带路的大神,一路跌跌撞撞,抬眼望去是拿着一本书的白衫文艺青年……”
这是2017年我写在广州十点两周年线下活动报名帖的文案,也是对我2015年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线下活动的回忆,没想到转眼已经到了2022年。

那一年——
青海说:“我以前就是为了认识新朋友,现在是为了见见老朋友。”
行者说:“其实,这里就是放松的地方,大家随意一点。”
豪豪说:“我不管退什么社群,也不会退十点啊。”
静燕说:“我很宅,线下让我走了出来。”
春婷说:“相遇是为了认识新朋友,你们的分享,认真读书的样子真吸引我。”

这一年——
雨婷说:“是该做一些取舍和改变了。”
月儿说:“我想哭,去到另一个群我就不是第154个进群的人了。”(她难过的点和我的一毛一样,还有舍不得209号的慧琳,我只是想保留我喜欢的007号)
三叔说:“不要把情感投入到过去。”
江林说:“不管在哪里,读书依旧是我的兴趣,是我的一方天地!”
五月说:“有缘再聚。”
可可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我想说:“我从没有这么留恋一个社群。但从2015年开始的故事,就要告一段落。”
大家说:“后会有期~“
那一年,我错过了最想去的活动——老班长卡梅拉在她有百余种花卉的工作室分享的绿植及种植方法。
幸而,我没有错过————炎热的午后,坐船到岛上咖啡馆大汗淋漓地一起辩论“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好还是变坏”;冒着刺骨的寒风坐车1-2小时参加线下,我们一起玩Powerpoint Karaoke,看着参赛者在台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们在东山湖一起丢过书;我们一起在大学城骑过车,还一群人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练嗓;我们一起参与过共读,感受彼此思想的碰撞;我们一起玩过故事接龙,每段续写的故事都带有各自的风格;我们一起切磋推测对方的九型人格;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压花书签;我们一起学习过冥想;我们一起玩过现金流游戏;我们一起爬过白云山、走过火凤线、牛木线……两周年的时候,我们做了十点影集册;三周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写下遗愿清单,还吃了必胜客。
我们一起在群里讨论过社会世事,为感性或理性对待三色事件各立旗帜,也会因为某段文字获得共鸣,为彼此独特的见解拍案叫绝,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让我们可以摒弃外界的纷纷扰扰小憩。
我们曾经为了每个月的线下活动或绞尽脑汁,或满心期待,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人来人往中,有的人见过一面就从各自世界消失,有的人至今依然还在联系,但曾经在彼此世界的存在,已然让岁月有了意义。校友程程分享的《小王子》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虽然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汉城对写作梦想的坚持让我钦佩,虽然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卡梅拉几面之缘让我感受到的博爱和知性让我心之向往,虽然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
我们是构成其中的每一粒尘埃,喧嚣或是寂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其实相遇和告别一直是十点读书的主题,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我喜欢那句“以后的日子里,相聚时分亲切如初,聚散时分各自耀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