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0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身。”
子思讲:“大凡居于上位的人则喜好作威以陵虐下位的人,居于下位的人则喜好附势攀援上位的人。君子则不然,其在上位不侵陵下位的人,在下位不攀援上位的人,惟知修正自己,只求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内心没有求人之心。内心有求而不得则会生怨,现今无求则自然无怨,但只见心中泰然,虽然在上不得于天,然也能顺受其正而无所怨憾。虽然在下不合于人,然也能安心于所遇而不会归罪于人,在外又有何心愿呢?惟有安于平常的地位而没有过多的心愿于外,所以君子一身所经过的虽有顺逆之境的不同,然而由于其宅心平易,随寓而安,至于穷通得丧,一切听从自然的天命,而没有一毫的慕外之心,岂是象小人一样,在那邪僻险恶之途显露自己的私智,以妄想求得不当得而得的福德呢?是道,夫子曾经讲过。夫子说过:‘射虽然是技艺,而 其心则和君子相似’何以见之?盖君子凡事都是修正自己而不是求于人,即比如射箭的人没有射中靶子一样,但只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是自己的技艺不精,更不会怨恨胜过自己的人,所以说‘射有似乎君子’。”
观此,君子安于平常之位而在外没有过多心愿,更加明显。
张居正讲:陵,是陵虐。援,是攀援。怨,是怨恨。尤,是归罪于人的意思。子思说:“所谓君子之心不愿乎其外者,怎样理解呢?大凡人居于上位,则好作威以陵虐下,居下位,则好附势以援乎上。君子则不然,他虽在上位,也不肯陵虐那在下的人,虽在下位,也不肯攀援那在上的人。陵虐下,下位的人不从,必然怨其下,攀援上位的人不得,必怨其上。现今在上在下但知修正自己,而无所求于人,如此,则又何怨之有?只是看见心中泰然,虽然上而无所得于天,也只是顺受其正,从而对天也就没有了怨憾,虽然在下不合于人,也只是安于所遇,而不会归罪于人。”盖既然无所求,则自然看不到其相违之处,既然看不到其相违,则自然不会怨天尤人。君子之心不愿乎其外就是如此。
易,是平地。俟,是等待。命,是天命。险,是不平稳的去处。徼,是求。幸,是不当得而得的。子思承上文说:“君子惟有安于其位而行,故随其所寓,自然会安居在平易的地方。其穷通得丧,一切听任天命,没有慕外的心。小人却有许多机巧变诈,常去那险阻不平稳的去处,而妄想本分之外去趋利避害,以求从理上不当得而得之福。君子小人的不同就是如此。”
正、鹄,都是射箭的靶子。书在布上的叫做正,栖在皮上的叫做鹄。孔子的意思是说:“射箭虽是技艺,然而却和君子相似,何以见之?盖君子凡事只是修正自己而不是求于人,那射箭的,若是没有射中正鹄,只是在自身找原因认为自己射的不好,更不会去怨恨那胜过自己的人,这就是修正自己而不求于人的意思,所以说射和君子相似。”子思引用此以总结上文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