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体原属韵文系统,从《楚辞》“骚赋”,经两汉“辞赋”、魏晋“骈赋”,直主唐代“律赋”,之曲折发展,赋体似乎行之末路,创作之景颇为沉寂,形容亦趋于偏枯矣。
迨至宋代,逐渐走向散文化,在形体上多用散句,押韵也较随便,特别是吸取散文之笔法气势,清新流畅,别开生面;但仍适当运用传统赋体之铺张排比手法,讲究词采,杂以骈偶韵语,遂成为一种类似散文诗体之新赋。
欧阳修之《秋声赋》,即是最早之成功范例,它运用散文之笔意笔调,保持了传统赋体之铺叙对偶、词藻华美、讲究音律之特点,从而成为一种非赋非文、亦赋亦文之新体裁。
而苏轼之前后《赤壁赋》,更充分发挥诗文兼具之长,亦诗亦文,熔抒情、叙事、写景、说理于一炉,成为光照千古之不朽佳构,标志着散文赋这一新文体之成熟,为赋体之继续发展开辟了崭新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