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XX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突然想起了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语。真的能表达我此时的心情。没想到这两天我们“家教咨询”群里聊天异常火爆,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被抛出来。爬楼仔细看了一下,有点激动也有点感动。身为资深教育人,接触的各类教育问题也不少,可是看到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后,仍感到棘手和无从下手。
庆幸的是我有值得信赖的好队友啊!她们大多数是我文章的忠实读者,和心灵契合的挚友。所以对教育的见地、观点很一致,甚至在我之上(我儿子的评价),需要我虚心向她们学习(这个平台也给我向她们学习提供了机会)。哪位家长一提出困惑?大家就积极参与,一起分析,寻找症结,给出建议,提供帮助。
虽然我们谁也不是心理医生,谁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不会用高屋建瓴的理论去指导具体实践。但我们都是关心教育的家长,而且是伴随孩子一路磕磕绊绊成长的母亲。我们拥有鲜活的经历、痛苦的教训,深刻的反思。这才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比读了多少本教育书籍都刻骨铭心。
俗话说,一个好汉(我还不是好汉)三个帮,我们群团刚刚成立,就吸纳了这么多有教育情怀的家长参与其中,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也是春天几年来写博积攒的人脉资源吧。就像一位群友进群时,对我说的话:“爱读博的人都不会差,更不用说爱写博的人了,都是有思想,爱思考的人.”看着这样的留言和评价,我感动了,我眼睛湿润了。
02
以前我所接触的“问题”学生家长很多,她们多数是没有多少文化,靠打工生活的底层母亲。当她们孩子教育失败时的无助与无奈,让我同情她们,也让我可伶她们(但我从不指责她们)。因为她们受着生活和育子的双重压力与煎熬,显得是那样的力不从心,只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
我始料不及的是,如今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生活衣食无忧 的母亲,同样承受着“育子问题”的困惑与煎熬。只是平时她们把自己伪装的很好,在熟人面前不能承认教子的失误,甚至是失败。这种深埋于心的痛苦与压力更是对人精神的摧残与折磨。
自从儿子学业受挫以后,我才开始关注这种类型的职业母亲,体验她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她们什么都不缺(在外界看来生活很光鲜),就缺释放苦闷的平台,和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共情。孩子成长出现问题不是底层母亲的专属,而是所有阶层母亲遇到的共性问题,只是每个案例中,具有独特个性而已。
目前情况看,教子问题也是与时俱进,类型增加,且有快速上升的趋势。让我们家长措手不及,招架不住,更加操心,费心,担心。
我们这个专门探讨“家教问题”的群,不敢说,它能解决什么疑难问题(有些问题心理专家都解决不了)。但只要起到一点舒缓心里的作用,哪怕大家就各自吐吐槽,相互宽宽心也行。也说明我们的平台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不是闲来无事的大妈们,聚在一起东拉西扯的聊家长里短,打发时间。
等我抽空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把大家聊天中的有借鉴价值的问题也好,回答也好,进行筛选,整理,写成文,让更多地人来吸取教训,分享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