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一本书用了差不多四个小时就读完了,整个读书的过程和阅读《活着》时很像,同样是在火车上,同样我的情绪随着主人公不幸的命运而时起时伏。如此说来主人公之间也有一些内在的联系,随时经历命运的不公,但仍然坚强的活着。
松子的不幸源于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痛,作为一个得不到父亲重视的长女,她24岁前的每一步人生都是遵照父亲的意愿完成,然而尽管如此,仍然得不到父亲的肯定。父亲对她的忽视让她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尤其是在面对男性时她会选择牺牲自己来满足对方,这在和田所校长同睡一个房间时就得以体现。在被校长强暴后,她非但没有向外揭露他的真实面目,反倒是认为校长在学校不敢与她接触是对他的一种惩罚。而后来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伤害她的男人们,她所表现出来的是毫无条件的逆来顺受,并沉浸在他们扭曲的爱之中。
松子无疑一个习惯了对别人付出太多爱的女人,以圣母般的姿态保护者自己的男人,即便是当他们对她以拳脚相加,甚至背叛她的时候,她依然选择原谅并且攻击自己,以此换取他们永远地留在她的身边。这种超载的爱带来的是超载的负担,正像出狱的龙洋一离开松子的理由一般,他害怕自己会依赖松子给予的无条件的爱,而最终选择抛弃松子。这里我联想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很多中国的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满溢的爱,在付出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害怕子女的离开,于是用加倍的好在把他们留在身边,但是事情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爱反而会使人喘不过气,越发想要挣脱出来。
同名改编的电影却与原书的风格迥然同,电影没有用悲哀的强调叙述松子令人唏嘘不已的人生,而是用喜剧的方式和明艳的色彩将松子的生活展现出来,这样的处理方式没有故意触及观众的泪点,而更加侧重展现松子在经历了坎坷之后还能一次次站起来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不得不说作者残忍至极,在经历了无数伤痛后,松子终于决定重新出发,开始新生活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死亡打破了所有人对happy ending的期待,然而,这就是人生的残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