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暑假彻底走掉的一个月后,我躺在学校宿舍的床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毕竟狗血的假期带来的肯定是开学时略有惆怅的思维混沌。
正因如此,我决定在课业不算多的某个月里,寻找一份可以打发无聊的兼职。
体力活显然不符合我的气质,脑力活却又不契合我的智商,犹豫了很久,擅长盲目从众的我选择去某学生课后辅导机构担任语文和数学的临时老师。
笔试以及面试的层层选拔虽然几近苛刻,但百分之七十五的录取率还是让我被动式的如愿以偿,并且在第二天就急匆匆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这份工作虽然看上去颇为幼稚,但工作内容却相当令人吃力。在熊孩子的形象渐渐从以前我想象中的虚幻落实成那些天里的真切的同时,我甚至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结算工资(或者说辞职走人)的那天。
几个学习速度超神的学霸完全盖不住那么一个迟迟写不完作业的学渣。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跟学渣们讲述一些他/她们完全听不懂的人生道理,告诉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虽然我知道这肯定不足以醍醐灌顶,但这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让我自己颇为感动。
工作时间往往始于傍晚,终于夜间,当送走最后一名学生(总是学渣),同来兼职的我们几个同学便会相约去吃唯一不曾收摊的麻辣烫。
这样连续的十几个晚上,卖麻辣烫的老板竟已跟我们颇为熟络,偶尔扯些闲话,倒也充满人生味。
憋屈的兼职完结的时候,犯贱的我又开始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憋屈。也不仅仅是憋屈,更多的反而是对那些日子的怀恋,毕竟相较于课业丛中点缀的惺惺相惜,繁忙奔走里的同行同往更让人无限向往。
2016年的夏季终于结束了,《一只猫的夏季》也终于告一段落。虽说是写了一个夏季,实际上却是没更几天,除了同样会浪费脑细胞和时间外,将这个故事当做故事看却并不靠谱。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段故事当做一副抽象画,稍加感情的随意涂抹,你说你看不懂,其实我也不懂,不过话说回来,若仔细而努力地看去,却也能发现一些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杂交的影子——尽管这仅限于作为作者的“个人”看法而已。
当然,如果你也能从中看出,那我真是荣幸之至。
以上。2016年10月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