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把浪荡不羁的、萧萧落意的柳三郎心思尽写里面;“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勾起多少失意之士的愁肠苦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多少痴男怨女对爱情的渴望和痴迷。
柳永是一个难以定断的男人,就如曹操一样,留给后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他的才高八斗,所做曲词风传天下,号称“杨柳岸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在那个没有媒体炒作的年代,一首词的传播是靠口口相传的。他的走红让那个侠骨柔情的东坡居士也艳羡,竞问其幕士:“我词比柳词如何”。虽他能俘获天下芳心,但是却获不了圣眷,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御笔四字“且去填词”,断了他三十功名,从此之后他八千里路云和月,浪迹天涯,以妓为家,一意做词中霸主。
柳永以前,慢词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了一百三十二首,并将赋法移植入词,其抒情词往往具有一定的叙事色彩。《雨霖铃》就像一曲长亭送别的独幕剧,事中有人,情由事生,对秦少游、周邦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纪晓岚也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真是令人快意的赞誉。
柳永把词从“雅”变“俗”,使得词能走进更多平常人的生活中,其中最香艳的要数对歌舞伎女的描写。
“嫩脸修蛾,淡匀轻扫”展示的是一张俏美的脸;“盈盈秋水”描绘的是一双含情的秋波;“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勾勒出的是一弯迷人的黛眉。这些溢美之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连风月场所的才子对他们的深深赞美。
古时的男子是不懂得尊重女人的,《诗经》里一篇一篇的弃妇诗叫人不忍卒读。当不再妖娆妩媚,被负心郎休去乃平常女子之遭遇,至于妓女,命运更是凄惨,薛涛对元稹的一往情深换来的也不过是辜负二字。愿意为妓女舍弃功名的恐怕只有柳七了。他的真心也换来了妓女们的崇拜,能得七郎一首词,死也愿意的。
柳永晚年落魄,死得却荡气回肠,相传柳永死时“葬资竟无所出”,妓女们集资安葬了他,每年清明,都有歌姬舞姬载酒于柳永墓前,时人谓之“吊柳会”渐渐形成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七郎一世风情,我在冷月下仿佛看到了那穿越千年的潇洒快意与放荡不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