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诗乱解—悯农二首

唐诗乱解—悯农二首

作者: 渐行渐知 | 来源:发表于2021-04-03 16:07 被阅读0次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李绅,生于唐代晚期,诗风短小精干,后世称作“短李”。诗人青年时目睹劳动人民度日艰辛,写下这两首妇孺皆知、流传极广的名作,其一是对社会制度的鞭挞,用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叹农民辛勤劳作一年,硕果累累却两手空空,被层层剥削压迫致死;其二是对劳动人民的悯恤,粒粒皆辛苦一句,将农民烈日下的背影、洒在土拢间的汗水,似乎都真切地呈现于盘中餐食之上,深刻反映了一个农耕民族的社会历史状态。

然而,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中年李绅入仕为官,一直做到宰相高位,几十年间权势愈大、豪奢愈甚,在他心里再也没了悯农的情怀。据说他酷爱吃炒鸡舌,一顿饭要将300只活鸡的舌头拔出,以致家中后院常常堆满死鸡,可谓暴敛天物、残忍至极;晚年的他为了女人,不顾御史劝阻,执意将罪不至死的官员处死,最终落得死后被夺去所有官爵、后世子孙不得入仕的下场。古话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生一世,做一件好事、一时好人也许容易,做一世好事、一辈好人却是真难。

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如今的社会已然是天地翻复、沧桑巨变,城市日益兴起,乡村渐渐没落,但仔细想想,往上推个几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农民的后裔。即使物质生活极大改善,我们也决不能忘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炎黄祖先,用鲜血和汗水维系一个民族走到今天;决不能歧视还在田拢间为我们守护粮仓的农民同胞,这个世界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决不能丢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传统,始终秉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人生本色。

珍视、珍爱、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既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也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必修课。我们不可能独立完成遇到的每件事,食物要靠别人种植,衣服要靠别人裁制,住房要靠别人建造,出行要靠别人帮助,常把谢谢挂在嘴上,常把感恩记在心间,常把理解带在身边,每个人多做一点,社会就会融洽和谐,人生也会一帆风顺。

相关文章

  • 唐诗乱解—悯农二首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

  • 2018-08-19

    根据唐诗悯农有感而作

  • 读唐诗《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天播下一...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今天在读到《悯农二首》的作者李绅的生平时,说他在步入仕途当了大官以后,竟然丧失了诗歌里的写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 写《悯农》的李绅:高尚的诗格,低劣的人格?

    《悯农二首》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唐诗: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 悯农二首

    唐写一首诗, 今造万篇史。 四海都同元, 荔言犹变此。 读鼎源已古, 牍叠鼎中薯。 谁知典里字, 类类流韵母。 ​...

  •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

  •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 李绅[1]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 【养心养意】20171228学习力践行Day79

    【养心养意】20171228学习力践行Day79 ^o^儿歌:叭叭羊 ^o^唐诗《咏柳》《悯农》《所见》 ^o^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乱解—悯农二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xn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