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霸王项羽,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的英勇神武。那么在小说中被冠之“江东小霸王”称号的孙策,大家可想而知,他的勇猛程度定也不亚于项羽。虽然在历史上,孙策并没有被称为江东小霸王,因为这对当时的孙策而言,算不上夸赞。大家想,项羽是要抢刘邦天下的人,孙策活跃的时期,还是东汉末年,仍处在刘氏政权的掌管之下,若是这样称呼孙策,恐怕他也不会特别开心吧?但是在小说中被称为小霸王,说明孙策肯定是有实料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孙策,究竟有多厉害?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早年孙坚被举荐领兵攻打黄巾军的时候,举家搬到了寿春,正是此时,周瑜因久闻孙家大名,从舒县赶来结识孙策。孙坚常年征战在外,于是周瑜建议孙策移居至舒县,在这之后,周瑜和孙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一段友谊对孙策镇收江东大有卑益。
只可惜孙策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并未持续多久,两年之后,荆州前线传来孙坚被黄祖伏兵所害的噩耗。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孙策挑起孙家大梁,他继承了父亲的部下并投靠了袁术,还带着家人迁居至江都,准备在更广阔的的领地里开始一番事业。孙策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刚搬来江都,便去探访江都名士张纮,与其共论天下大事,张纮以守孝在身,意思便是拒绝出师帮助孙策,然而孙策锲而不舍,引经据典,话语里满是正义,张纮被他的韧性打动了,便建议他南渡,还答应让好友帮助他。可见孙策并非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之人,还颇会说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终于让大师答应辅佐他。
孙策在镇收江东之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兵力不足,父亲的旧部都被袁术收回去了,以自己还未起步的势力根本招募不来多少人马。于是公元193年,孙策开始向袁术讨回父亲旧部,袁术不是特别情愿,还假意让孙策去投奔吴景。第二年,孙策再次向袁术提出要求,袁术不情不愿地拿出了一千人,还给孙策。袁术不被周瑜看好是有原因的,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孙策两次被他的承诺所骗,一是许诺让孙策管理九江,二是许诺让孙策当庐江太守,都未应允。之后孙策主动找到袁术,提出自愿收横江,袁术早就知道孙策有所不满,但是他心里面认为现在王朗和刘繇分别占据了会稽和曲阿,孙策无法有所作为,于是便让孙策去了。
孙策一路招募兵将,一直到其舅的驻地之时,孙策已招募了五六千人,他将这一消息写信告知周瑜,周瑜在历阳接应他时,还赞助了他大批军粮,孙策连连感慨,对周瑜说道:“有你支持,我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之后孙策势如破竹,渡江攻刘繇,三攻笮融,有一次在与笮融作战时,孙策被流箭射中大腿,对方喜以为将小霸王除去了,不想这只是孙策的一个圈套,孙策不但用武力,还使用计谋作战,兵不厌诈之理运用得活灵活现。
要说孙策的好对手兼好友,可不得不提提孙策和太史慈的那些事。太史慈是刘繇的部下,孙策在攻打刘繇的时候曾与太史子义单挑过,这一次单挑双方都没占到好处。之后在进攻勇里,赶走丹阳太守的时候便招降了太史慈,得了这一员大将,刘繇势力很快就灭亡了。此时太史慈提议,由他去招降刘繇手下的将士,别人都怀疑太史慈这么做的用心,只有孙策对他深信不疑,将招降工作全权交给他。可见孙策用人自有一套,用人不疑,给予部下足够的信任,会让部下对孙吴更加的忠诚。
可惜这头江东猛虎,在大败黄祖,进守豫章,结亲曹魏,一统江东之后,在一次打猎中被仇家的暗箭射中面部,当夜身亡。
小编认为,孙策在江东活跃的时间还不到十年,也就在着断断的几年间,他迅速地铺垫好了江东基业,孙权上任之后能够走得如此顺利,依靠的完完全全就是他哥哥为他打下的基础。而且孙策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他在病逝前嘱托张昭,好好辅佐孙权,若是孙权不能掌管好东吴,便请张昭取代之。这薄如樱花绚丽夺目的一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