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美国作家乌尔里希·伯泽尔的《有效学习》。
乌尔里希·伯泽尔小时候,被学校的心理医生用“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烦躁不堪”来描述,你可想而知他是怎样一个的学习状况。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授,自己不断的总结,进而找到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场景:
当我们走进一个大讲台,看见几百名学生都在被动的听研究结论。
但他却明确指出:
“那种最终一定能学会的论调是完全无效的教学方法。”
看到这个评论,你是不是会欢呼雀跃——我就是在这种方式下学习的,原来我学习不好不是我的原因,而是教学方法的原因。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种无效的教学方法呢?
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提问、如何设定目标,更不知道习得知识意味着什么。
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包括六个锦囊:
价值感、设立目标、提升知识与技能、付诸实践、融合贯通、反思与回顾。
今天结合自己的现状,分享三个锦囊:价值感、设立目标与反思与回顾。
有效学习的第一个锦囊:价值感
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找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你要明白你学习是为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你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我学习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价值感,是需要自己使劲想明白的。
没有找到学习的意义,是不会想学习的;如果不想学习,那自然就不会学。
“有的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 !”
你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反正我当时后背一阵发凉!整个人汗毛都立起来了。
我当时的状态是:
起床——单位——工作(包括聊天、不务正业)——吃饭——工作(包括聊天、不务正业)——回家——吃饭——睡觉,每天这样的重复。
工作上没有晋升空间,也不可能跳槽,不甘于现状。
为了防止自己懈怠,开阔自己的视野,拥有自已的头脑,
为了更好的自已,为了给他人提供价值······
总之,一句话:我必须学习!
有效学习的第二个锦囊:设立目标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爱丽丝问猫,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刚开始学习时,我是没有目标的,反正学什么总比没学好吧!
觉得有用的课都报,每门课就是两天的热情,过后都被藏入冷宫!
这时才察觉到,这样下去不行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必须在建立所学知识跟我们自身的强关联(我所学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基础上找适合自已的才是可行的。
结合自已实际情况,决定学写作。工作用得上,还锻炼逻辑思维。
我初步定的目标:找一个平台去赚钱!
可是没几天又歇菜了,以前从来不动笔的人,怎么可能一上来就“赚到钱”。
我没有具体的、近期可实现的目标,那么也是空中楼阁。
目标越简单,就越能实现。
我重新规划自已的目标,先开始写作吧。
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再慢慢每天500字,再600······
慢慢来,才是快!
有效学习的最后一个锦囊:反思与回顾
你一定听过“复盘”一词,不仅仅听过,说不定还很擅长。
我刚刚听到复盘时,想:不就是把一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吗?
如果你的思维出现“不就是······”的念头时,一定要警惕!
因为它会阻碍你继续思考的能力。
把一天发现的事记录下来,那叫“日记”;
加上自已的一些想法,可以叫“随笔”。
只有在这些基础上,问一问自已,
今天我学了什么?
这些内容我都清楚了吗?
能用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上吗?
我下一步需要怎么做?
这才是复盘。
通过反思与回顾,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更好地确定下一步学习方向及目标。
它也是督进学习的一种方法。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有效学习的三个锦囊。
如果你想有效获取知识与技能,让学习更有意义的话,可以认真阅读乌尔里希·伯泽尔的这本《有效学习》。
不过还是那句话,买了再多的书,要读、要学会记录,要把记录下来的用起来。
祝愿大家都能早日学会如何学习、快人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