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名词把人生的不同阶段区别开来,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我以为人生一定是有不同的阶段的,而且每个阶段也都对应着特定的状态。譬如,二十出头,斗志昂扬心高气傲;三十居中,熟悉规矩有的放矢;四十奔小五十,越来越敬畏规则,知道什么能做特别是什么不能做,六十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七十岁,淡泊宁静超然世外。
有些人对郭德纲嗤之以鼻,觉得人家是一卖艺的,没什么文化,可他身上确实有好多的过人之处。郭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30岁之前不狂,这个人不会有出息,一个人30岁之后还狂,也不会有出息。我觉得郭老师说的很对,二三十的年纪就应该狂一点,嚣张跋扈一些,没有那股子冲劲儿,没有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的迷之自信,就成不了。凭什么呢,凭的就是年轻,越年轻,可能性就越多,容错率也高,社会容忍度也比高,撞了南墙再转弯,头破血流再回头,本来就一无所有,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大不了重头再来呗,不要怂上去刚一波再说,等级低的时候,复活时间也短嘛(诶?我好像找到坑队友的理由了);而社会呢也会觉得他还年轻嘛在再给他些机会,反正夹着尾巴做人不是咱们现在该做的事。我可能在大三之前都是那种与世无争只想着独善其身的人,说到这儿就真踏马后悔大学没有当个班干部;身边也有一两个朋友,二十来岁就想着看破红尘star皆空了,大家都是红尘中人,红尘里究竟是雾霾还是彩虹都还不知道,怎么看的破呢。
到三十多岁之后,可能吃过的亏也多了,对游戏规则也越来越熟悉了,知道哪些雷踩不得,慢慢懂得对规矩怀有敬畏之心。大学马哲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他打车的经历,我们学校门口好多黄线,而且附近不能调头,他说,他打车回学校,那些年轻的司机,车开得飞快,到了学校附近总是尽可能的在最近的地方调头,明明看到校门口站着交警到学校门口还一油门开到黄线上,而那些岁数大的师傅,总是到远的调头点,然后到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车,这老师傅就是懂得了敬畏规则。观察到一个不算规律的规律,不算上那些年少成名或者大器晚成的,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大概在36到42岁,如果在自己所属的行业中,还混不到中层,那他这辈子基本就一直呆在基层了,这是中年危机的表现之一。要是有个中年人跟你讲,人啊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你就得判断一下,他是真的心态很平和,还是因为面对现实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而只能说一句平淡真好。
至于其他年龄阶段,离我还有点儿远,而且我身边的人大都也不超过五十,我就看我耄耋之年的爷爷,过得很淡然,其他的,不知道,人生经验不够阅历不足,说啥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就不瞎说了。反正你要是老跟我这二十出头的人说,年轻人不要浮躁,要静得下心,要沉稳,我想说,去你大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