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08:46 被阅读9次

除夜①有怀

崔涂②

迢递③三巴路,羁危④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①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光启四年(888)进士及第。因其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漂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②除夜:指除夕之夜。

③迢递:形容遥远。

④羁危:羁旅危苦。

名家点评

绝无字眼,自是工致,一字不可易。(顾璘)

(“渐与”二句)句句亲切。平生客中除夕诵此,不复更作。(刘辰翁)

赏析

本诗是诗人客居羁旅中在除夕夜思乡之作。

首联写诗人身处离家十分遥远的蜀地,屡遭挫折而无法容身,直接表达出对于羁旅的厌烦和身世的悲慨。颔联借写所在之地的除夕夜景,表达失意之情。“乱山残雪夜”中“乱”字和“残”字突出地表现出凄凉的山上间杂有积雪的景象,更是表达出他心烦意乱的状态。“孤独异乡人”一句表明诗人身处异乡,倍觉孤独失意。颈联写自己远离亲人,连僮仆也觉得亲切。诗人把主仆关系当作亲人关系来看待,照应“孤独”之意。尾联诗人无奈自慰,虽然现在正处于漂泊之中,然而明日又是新的一年,看似语淡实则情深,与前面的孤苦失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虽受“每逢佳节倍思亲”之苦,却能苦中作乐,看到生活中阳光得意的一面,实属不易。

本诗先是通过写景和心理描写渲染除夕夜孤独悲苦的气氛,接着笔锋一转,又看到新年的生机和活力,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文章

  •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①有怀 崔涂② 迢递③三巴路,羁危④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

  • 中二少女裸辞日记-202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除夜 . ...

  • 诗画共读:乱山残雪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唐】崔涂...

  • 孟浩然 岁除夜有怀

    孟浩然岁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 除夜有怀(唐、崔涂)

    《中国诗歌集》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朝岁华新。

  • 唐诗打卡(143)寄寓山水心何甘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

  • 诵诗内容盘点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

  • 初日临高丘

    初日临高丘,身轻一鸟过。 蹉跎玄鬓影,那堪正飘泊? 蓬草薰风暖,飘然随风转。 待到花满枝,忆昔朱颜时。

  • 去旧迎新

    一年将尽夜 几瓢竹柚清 香汤褪旧气 明日岁华新 ----2020.1.24日

  • 七绝·感言

    光阴流逝不回前, 岁月枯荣已境迁。 年少相交成陌路, 那堪重对总无言。 (中华新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bk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