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核心素养来了20151115

核心素养来了20151115

作者: 大图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15:48 被阅读21次

                  “核心素养”来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来了,不得不说,这一轮比2001年的那轮成熟了很多,指导思想更扎实更清晰了,既符合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需要,又把握住了中国本土人才的培养任务。个人看来,搞教育研究的学者们和来自一线的这十几年的辛苦追随还是有效果的。

      现在,素质教育的升华版“核心素养”又呼啸而至。

     三个关键词:课程建设、课堂转型、核心素养,最近一段时间在我脑海中反复转啊转。我的理解这核心素养是理所当然的“核”,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和灵魂;而课堂转型应该是“策”,课程建设则是“道”。

    仔细阅读了钟启泉教授的撰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究竟在哪里?目前有这样三种学说:一是五大支柱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学会求知(learring toknow),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learringto do),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learning tolivetogether),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learning tochange),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二是关键能力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种关键能力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  三是八大素养说。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学者们研究得很是透彻,表述得也非常专业。可他们仅现在就已有三种学说的提法,都有道理,却没谁可以拿出非甲即乙的选择。那么对一线来说,我们只是个“初级研究者”和“理念搬运工”,怎能简简单单做出抉择,抉择是个比知晓困难好多的问题,因为我们直接担负的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责任,真的无法也不敢轻轻松去做出抉择。也许那看似一点一点的“不重要”,最后就是那导致满盘皆输马蹄上的那枚铁钉。

    所以,请首先理解基层,请指导我们做出选择,而不是反复清谈、培训,让我们选择!

   还有不要过高估计领导课程建设最基层的这个群体,这个群体也是层次不一,良莠不齐。是的,我们不缺少成为教育家的“梦”,但我们不一定人人具备成为教育家的“能”。

   与其乱实验、乱领导课程(教育理念需要长期的实践,谁敢妄下断言究竟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是真理,哪个是谬误。即使一些测试和数据的显示,其中也掺杂着太多的无关变量,人文科学这点儿上真的无法等同自然科学),还不如在一个明确纲要指导下,先保本经营。脚踏实地总比夸夸其谈对学生发展更有意义!

      因为认同,因为赞成,所以要发声,归根结底是希望“核心素养”的课堂之路走得更稳妥,更坚实。于是也更需来自“最近组织”科学的顶层设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核心素养来了201511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j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