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74章 发愿去他方弘法

第74章 发愿去他方弘法

作者: 经典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23:23 被阅读0次

读完八岁龙女成佛这一部分后,好几位读者都表达了想要快速成佛的愿望。这个愿望令诸佛欢喜。能发出这个愿望的人,是对法华经义有所领悟的人,故而才明白快速成佛是完全有可能的。

读者不过是业余读了一篇文章。读明白了,心中就有了快速成佛的愿力了,更何况是当时在现场的法会大众呢?那个加持力就更强。他们为了快速成佛,都纷纷在佛前发下了弘扬法华的誓愿。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这时候,药王菩萨摩诃萨、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以及他们的两万菩萨眷属,都一起来到了佛的面前,作誓言道:“惟愿世尊不要为此忧虑,我等在佛灭度后,必定会奉行受持此《法华经》。未来五浊恶世的众生,善根转少,多有增上慢者。他们贪图名闻利养,增长了不善之根,更加远离了解脱道。虽然他们很难教化,但我们必当升起大忍力,读诵,受持、演说、书写此法华经,以种种方便将自心供养在佛的智慧中,不吝惜身命。”,

谁是药王菩萨呢?

明了佛之全身,站在一切法的顶相上,能够见到一切众生的无明病,开出灭掉无明的觉悟药方者,就是药王菩萨摩诃萨。与药王菩萨同心同愿者,即是其眷属。

谁是大乐说菩萨呢?

明了佛之全身,站在一切法的顶相上,悲悯众生在业海中沉沦,愿意演说大法,唤醒无明颠倒之众生者,就是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大乐说菩萨同心同愿者,即是其眷属。

药王菩萨和大乐说菩萨,从名相上看,似乎是两位菩萨,但从法身看,此是一,不是二。

想一想,能为治疗众生无明病的药王菩萨,哪一个同时不是大乐说菩萨?能为众生大乐说者,哪一位又不是深知众生无明病的药王菩萨?

如此会相归性,你就会明白,其实观世音菩萨也是药王菩萨,文殊菩萨也是大乐说菩萨。法身同体中,没有哪一位菩萨不是哪一位菩萨。而诸佛菩萨的德号,本身就是引领众生修行觉悟的方便法门。

这里的“两万菩萨眷属”,可以理解为实际数目,亦可以从证境的角度,理解为凡夫菩萨和圣者菩萨这两类菩萨。

比如,读懂《法华经》的人,其觉悟之境已经接近于诸佛。但其证境可能很低,还处在凡夫层面。他们虽然是凡夫菩萨,就类似自己不善游泳但理论水平很高的游泳教练一样,也能带出世界冠军来。

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位听闻过《法华经》的人。他也许现在习气很重,但由于他的知见已经转为了佛知见。在佛知见的指引下,他必将快速修证成佛,看一看八岁龙女就知道了。

什么是“种种供养”?

世俗人理解的“种种供养”,是供养种种财物。比如,供花、供果、供水、供食物、供金钱等等。他们从来不多想一下,佛既然是佛,是已经灭掉了世间财色名食睡的觉悟者,他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呢?

每天供一点鲜花和水果,就希望佛保佑升官发财,这种心理,实际上是以贪心与佛结一个名相缘。但是,我们亦不能因此完全否认这个名相缘。因为很多人就是从此类名相缘开始,一步一步趋入佛门正途的。所以,不要嘲笑这些最初的迷信者。

迷信者对佛菩萨的供养,只能说是结缘供养,因为这种住相供养并不是解脱道。那么,如何才是解脱意义上的供养呢?

“供”的造字是人加共,令自心向上提升,共同于佛心,这就是“供”。这就好比,演员要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这样演起来才会惟妙惟肖。类似的,如果想要成佛,就要根据经教,细心揣摩何者为佛。只有完全共同于佛心时,才会成佛。

因此,要供养佛,首先就要知佛,如何知佛呢?就要读懂《法华经》、《楞严经》。

很多迷信者心目中的佛,不过是保佑他升官发财、健康长寿的神祗。以这样的邪见念佛,永远不能成佛。《法华经》就是教导众生认识佛的,从中可以悟到佛的全身。

“养”是安养。即,转凡夫知见为佛知见后,常常忆佛、念佛,将自心安养在这个自性觉悟中。

总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能令自心向佛心靠拢、共同于佛心,并且安养在这个境界中,你就是在修种种供养。

这些方法,可以是诵经、拜佛、打坐、讲经说法,等等,也可以是唱歌、跳舞、绘画,武术等等。比如,有的人打坐坐不住,但喜欢绘画。他绘佛像时,很容易让自己清净下来。因此,对他而言,打坐时妄心炽盛,是烦恼的,不是做供养。而绘画时心地清净,就是在做供养。

所以,修行者要打破一些成见,以为只有打坐、诵经等就是修行,而唱歌、绘画等,不是修行。

什么是“不惜身命”?

众生执着此身是我,故而特别爱惜身命。众生的一切造作都是围绕身命而展开的。为什么要吃各种保健品,为了身命健康延续的缘故。为什么要穿品牌衣服,为了身命荣耀的缘故。

从自我修行讲,“不惜身命”是一个修行法门。因为没有对身相的执着,自心就不会因为身尘而妄起种种造作,安住在这个境界中,就能实现身的解脱。

从菩萨弘法讲,如果生活在一个开放开明的时代,弘法会比较顺利,不会遭遇很多的违缘。但如果生活在五浊恶世,由于众生固步自封、邪见重重,弘法就可能非常艰难,遭遇各种谩骂、诽谤乃至出现身命威胁。因此,只有堪破身命幻相的菩萨,才有智慧和力量,敢于发愿去五浊恶世救度众生。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这时候,大众中得到成佛授记的五百阿罗汉,也对佛陀发愿说:“世尊,我们亦自己发下誓愿,要去异国土广泛演说这个《法华经》。”

五百阿罗汉为何不在本土弘扬《法华经》,而要去异国土弘扬呢?我想,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修行看,阿罗汉是修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成就的。由于他们刚刚灭掉了世间烦恼,对世间烦恼多多少少还是心有余悸的,因此。他们发愿到异土广说法华经,不敢再入娑婆。

第二,从智慧力看,阿罗汉们虽然听闻了《法华经》,亦建立了佛与众生皆是同体的知见,但这种同体知见的力量还非常小,不足以令他们舍身而入五浊恶世。

第三,阿罗汉们刚刚蒙佛授记,尚需在大法中安养,以坚固成佛知见。因此到异国土去安养修整一段时间,也是很必要的。

既然是安养,那么,这里的异国土(包括下文的他国土)可以理解为非五浊恶土。也就是说,阿罗汉们发愿到除五浊恶土之外的善国土或净国土去弘扬法华经。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敝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实故。】

接着,又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到了成佛授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发誓道:“世尊,我们也发愿到他方国土广泛宣说此经。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娑婆国土的人,多为妄想所遮蔽,其心浊恶,怀有增上慢。功德浅薄,迷失在嗔恨、浊染、谄媚,邪曲中,其心虚妄不实,很难教化。”

这里把“嗔浊谄曲”几个字解读一下。

嗔:从觉性看,五浊恶世的众生被嗔觉所染,看待事情总是从对立的方向去看,导致嗔火不断。

比如,处于一国之高层者,往往是该国共业之缩影。今年的大事很多。稍微留心就可以观察到,国外的某些高层已经陷落在了对立思维中,他们通过挑动民众的对立情绪、制造摩擦来解决问题,令民众深受其害。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浊:从尘性看,国土已经被浊染得非常严重了,无论是身国土,还是心国土。

比如,工业、农业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又比如,金钱至上的邪见,污染了曾经很高尚的两个职业,教师和医生。媒体作为社会大众的眼睛和喉舌,曾经是精神文明的推动者,现在却被金钱扭曲成了发泄不满、制造谣言,诱导消费,引领大众堕落、泯灭大众良知的刽子手。

谄:谄字左边是言,右边是臽,臽为小坑的意思。从识性看,嗔觉对浊尘,分别中产生的意识都是引人入坑的谄识。

比如,热烈的产品价格大战,常常令大众失去理智,妄幻中买回来一大堆根本用不到或者用不完的东西,白白暗损掉自己的福报。

曲:嗔觉、浊尘、谄识三者共同形成了邪曲法,将众生困囚在了这个邪曲中很难出离。

比如,明明中国的抗疫经验很值得借鉴,为什么总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视而不见乃至污蔑诋毁呢?只有扭曲的心才会产生扭曲的行。因为他们的心扭曲了,使得他们的智慧丧失,完全没有办法看清真相,以致于做出错误的决策,令民众受损。

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嗔浊谄曲”中,三千年前的阿罗汉们以及学无学者们都看得明白,所以他们不敢来。

那么,我们怎么这么有胆量,就来了呢?或许,这谈不上什么胆量,不过是无明中由自己的业力糊里糊涂地牵引而来了。又或许,这是我们自己过去世的愿力之使然。

有一位佛友说:“根据经文,我大概是自己发愿来到此五浊恶世的。我总在想,我当年为什么要发愿来这个五浊恶世呢?去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有些隔阴之迷的菩萨,也许偶尔会这么想一下吧。

无论是业力也好,愿力也好,既然来都来了,又遇到了法华经,就不要东想西想了,好好在这个浊恶世中精进努力吧,做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胜妙莲华吧。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百年。在娑婆世界修行,就好比全身绑着沙袋练轻功,苦虽苦一些,但成就也很快。因此,想要快速成佛者,此娑婆世界亦是修行福地啊!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

这时候,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一起从座而起,一心合掌仰看着佛陀,眼光不肯暂时离开。佛陀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事,点明说:“是什么缘故令你面带忧色而看着如来呢?你心里是不是想,我还没有说你的名字,为你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吧?”

“波阇波提”意译为大爱道。

【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很懂人情,为其姨母解释道:“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众都已经得到成佛授记。现在你既然想要知道你的授记,我就告诉你吧。在未来世,你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做大法师,以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都是法师。你就这样通过讲经说法,渐渐具足了菩萨道,当得作佛。佛号为一切众生喜见,具足如来十号。憍昙弥,这个一切众生喜见佛以及六千菩萨,一个一个地转次授记得无上正等正觉。”

“憍昙”佛的姨母波阇波提的姓,译作泥土。“一切众生喜见”这个名号和“大爱道”的意思差不多。

从这一段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大爱道比丘尼及其眷属,都是通过讲经说法,渐渐具足菩萨道的。可见,讲经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殊胜的修行方式。我们如果见到说法的法师,无论他讲得是不是圆满,都不要从分别心中起是非,障碍说正法者,就是障碍你自己啊。

要注意理解这句话。这里说的是“不要从分别心中起是非”,而不是说不能指出法师讲经中的疏漏之处。如何理解呢?

从法身同体讲,无论对与错,都是同一法身。分别心中起是非,就是将圆融为一的法身割裂为对、错二法,这就背离真性了。如果从对、错中又起是,非,进而攀缘出这个法师没有资格讲法,这就是妄上加妄,更加远离真性了。因此,从分别心中起是非,是障道法。

法师在各自的境界次第中讲法,或许有其不圆满之处。你果然具足了一定的道种智,于无差别中见到了这个不圆满处,你指正他,帮助他提升,这是无量功德。

前面的分别心中起是非,就好比是本来一个圆球,你把它分割成二,分割成四,然后把分裂的其中一个碎片当作真理,认为:你这个法师没有资格讲法。

后者的指正讲经疏漏处,就好比本来一个球不圆,你帮他指正了,令球变得更圆满一些了,令这个法师讲法更加接近真性。这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尔时,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在场的还有罗喉罗的母亲耶稣陀罗比丘尼,这时候她动念道:“世尊在授记中,独独不说我的名字。”

作为佛陀曾经的妻子,耶输陀罗的这个小小怨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亲情。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佛陀感应到了耶输陀罗的心念,对她授记道:“你在未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渐具足佛道。于善国中作佛,名号为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十号具足,佛寿无量阿僧祗劫。”

“耶输陀罗”意译为持誉、华色。她严格受持如来藏心戒,成就了无量智慧光明,因此佛号为“具足千万光相”。又因为智慧光明无量无边,故而佛寿亦是无量阿僧祇劫。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世尊导师,安隐天人,我等闻记,心安具足。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土广宣此经。】

得到了佛的授记,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耶输陀罗比丘尼,以及他们的眷属皆得到了从未曾有的大欢喜。她们当即在佛前说偈道:“世尊是我们的导师,能够安隐天人。我们现在听闻了成佛授记,心中十分安隐。”然后,他们亦在佛前发愿说:“世尊,我们亦发愿到他方国土广泛宣说此经。”

除了前面的药王菩萨、大乐说菩萨及其二万眷属,后面的五百阿罗汉,八千学无学者,乃至佛的姨母、妻子及其眷属,都发愿去他方世界弘扬法华经,那么,末法时代,谁敢入娑婆呢?

《边读边聊法华经》74

相关文章

  • 第74章 发愿去他方弘法

    读完八岁龙女成佛这一部分后,好几位读者都表达了想要快速成佛的愿望。这个愿望令诸佛欢喜。能发出这个愿望的人,是对法华...

  • 带着情怀去他方

    *我离开了一个能穿拖鞋出门 不被人认出来的地方 *那里有山有水 有花有鸟 *这三天给我的感觉是 原来可以这样生活 ...

  • 去弘法寺做义工

    自从国庆在弘法寺里做了几天义工之后,我深切感受到在寺里的自己的那份静心,安定以及利他心对我深深的吸引,当时回来开玩...

  • 心经

    周末冒雨去弘法寺拜佛后,沐手敬录心经。

  • 定位就是命

    【天津养生营第5天 日精进打卡329天】 曾小杰 福慧灯教育集团 11.16 定位就是命! 【我发愿】我发愿...

  • 『今日爬山记』

    今天和糖糖想一起去弘法寺拜一下佛,但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去弘法寺,所以最终只能选择下山往回走了。但是下山的时候我...

  • 人生正义

    人生不是追求安乐,而是践行理想,无论苦乐。随遇而安,弘法为乐。 不是安乐了再弘法,而是一心弘法。心...

  • 弘法

    在如今这个时代,弘法的前提条件不是你已经成佛了。只要你能引导他人超越尘世,你就具备了这个资格。靠什么引导?不是照本...

  • 弘法

    人会犯错,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这叫做惩罚。为了不再受到惩罚,就要学会对以往犯错的错进行分析、改正和记录。 法是秉持...

  • 发愿

    【天津养生营第4天 日精进打卡328天】 曾小杰 公司福慧灯教育集团 11.15 【我发愿】我发愿这8天活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4章 发愿去他方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wq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