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和一个朋友聊天,谈起我们在中学时各自的学习方法问题。
现在反思起来,我感觉上中学,特别是上初中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基本都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可言,大多时候都是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我对朋友感叹道:“要是当年哪怕有一个老师能够认认真真地教教我们学习方法,那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啊!”
朋友笑了笑,跟我讲起他当年考市重点高中的经历。
他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上初中时,教他的老师基本都是民办教师。老师们往往都是上课教书,下课种田,基本没有什么备课的时间,仅仅凭着已有的一点知识教着学生,教学水平非常有限。
他的数学老师很有意思,因为在课上时而有不会讲解的题,就下课单独找到他,嘱咐他说:“我上课时,如果问大家会不会某个题目,到时不管你会不会,你就举手。会的话就讲出来,我听了当场给予表扬;不会的话讲不好也没关系,我就顺手引导让大家再思考思考”。
朋友现在知道是这个数学老师水平不够,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课上不会讲的尴尬局面。
而当年他还是个初中生,一看老师给他交待了这么重要的一项任务,觉得老师非常信任他,所以不敢有半点懈怠。于是,他就每每在课前预习时,努力钻研课上要讲的每一道题,晚上总是一不小心就过了凌晨时分。慢慢地,他自己总结出了解数学题的很多规律来。
朋友又说,他学化学时,虽然条件很差,根本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设备,但他试着把身边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书籍借过来。因为借了还得还回去,所以他就认认真真地把相关内容按照分类手抄下来。然后针对某个类型的题,进行大量的练习钻研(比如关于酒精灯的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解这一类题目的技巧和方法来。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的英语课是由物理老师教的,原因是根本没有英语老师。这种情况下,他又以零基础的英语水平自己去钻研学习。
当时,他所在的初中,甚至所在的整个镇,历年都没有人考取过重点高中的,只有极少数考入普通高中或中专。在参加中考之前,他没有任何能够对标的榜样,甚至连好的老师都没有。他跟我说,“其实当时心里夹杂的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和一种迷思的幻想。”
最后,他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市重点高中,数学、英语、化学等好几门考试都是满分。这在当时当地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
在我看来,这位朋友之所以能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重点高中,正与他初中时代的高水平勤奋息息相关。
他在条件极其有限、甚至是条件非常糟糕的情况下,充分抓住了仅有的资源,对各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了反复的、大量的刻意练习,这恰恰锻炼出了他扎实的自学能力。正如我在先前的文章提到过:“真正的高手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打好手头的这幅‘烂牌’”(点击查看:如何打好手头这副“烂牌”)。这当中有坚毅、有勤奋,有持之以恒,更有主动思考,有方法路径。
朋友说,那段初中时光虽然苦,但却奠定了他后来学习的根基,更锻炼了他的心性。后面无论是考研究生,还是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或问题,他都没有畏难情绪,从不怕麻烦,敢于直面问题,主动想办法去解决,而且有信心能够解决好。
这让我想起了这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前提是,你必须是高水平的勤奋者。
Lifecrafter 出品(点击关注)
持续原创,将反思融入日常,和我一起,精进生活,探索财务与精神自由。
如果觉得不错,伸出您的手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