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是一个内容创作者的基本目标,但成为一个大V,不是一个符号就能成就的,大V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坚持输出有质量的内容,让读者有思考,有收获。
聊聊公众号大V的一些往事。
传统大V 的操作流程
咪蒙号称公众号第一,千万级阅读量的文章比比皆是,很多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比如《致贱人》,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感觉很爽?是不是作者替你说了很多你想说的但又不能公开说的话?截取一段,先来体验一下:
总有些人会利用你的专业来找你做各种事。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呗。
你不是学设计的吗?帮我设计个LOGO呗。
活像我们苦学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给他行个方便一样。
你不帮他吧,他还会特委屈,你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吗?又不难。
这种时候真的很想用四川话回一句:龟儿子,你懂个锤子。
你知道翻译一篇论文、设计个LOGO,也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吗?这背后需要多少年的学习和积累,你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会死吗。
你看了这段之后,你是不是特别爽,其实不只是你爽,很多人都很爽,你可以到网上随意搜搜,看完咪蒙的这篇文章的评价大多都是很爽。
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大部分人是不考虑的,因为这部分人看文就是为了爽一爽,看完之后也就忘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操作。如果你客观的思考一下,你就会明白,你看完这篇千万级阅读量的文章,只是被满足了一下人的认同需求,别的你什么也没有得到,甚至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你会变的“尖酸刻薄”。
假设,你现在在国外旅游,正好你一个多年同事找你帮忙代购一本书或者一个包包,你会怎么办?
按照咪蒙文里的意思,你是不是需要你朋友“尊重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付点费才合适吧,那么你还有以后吗?
如果是我的话,能帮就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总是没有坏处的。就算不考虑多年同事情谊,从功利角度出发,如果你拒绝了他,他今后跟别人提起,XXX是个小气的人,连一本书/包包都不给我带,你的其他同事会怎么想你?而且往好里想,你花了不多的力气,卖了一个人情,以后你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人家也更有可能回帮你。
在我们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没有人能全部解决人生的问题的,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有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别人求你帮忙一次,是不会死人的。
网上一直流传着咪蒙、逻辑思维等大号贩卖焦虑,某大神曾经曾今暗讽,这些大V很厉害,天天都在哄“孩子”。
你的工作有问题,感觉不公平,没机会。这些大V告诉你,不是你的问题,是你老板有眼无珠,不识你这匹千里马:
你的婚姻不幸福,这些大V告诉你,不是你的问题,是你的爱人不懂你,没有发现你的优点,你要坚持做自己。
你中年危机,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国家的问题,地球的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看完一时爽,爽完也就完了,就像翰林院的文章,看似“花团锦簇,”,实则一无是处。
所以我认为:做大V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带给读者思考和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