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一O八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 若恩仇之俱泯。
【解说】怨恨常常因为行善而更加突出,所以行善之后与其指望别人赞美我,还不如使我的行善和别人的怨恨都能够忘记。仇恨往往因为施予恩惠而产生,所以施恩之后与其指望别人感激我,还不如让我的恩惠与别人的仇恨都得到消除。

【我的感悟】
行善和施恩本都是美德,但是行善和施恩如果增加了条件,如期望赞赏、荣誉、报答和感激等,那么行善和施恩就带有了“交易”的性质,一旦得不到期待的价值心里可能会产生不平衡、抱怨、仇恨、委屈、愤怒等感受和情绪。如果带来了这样的失望,那又何必当初地去做呢?所以,要检查和确认自己的行动的初心是否清晰,要在自己可以把控的范围内,要力所能及,不要把未知的结果放在别人的掌控中,否则内心的怨与恨累积起来,就会让自己负重前行。
善与怨,恩与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转化,因为每个人的三观不同,与人相处各有各的准则。我们行善施恩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要有自己原则和界限。需要思考的有哪些呢?我想到了两点:一不要大面积施恩,那样可能会引起不平衡,引起他人的抱怨和不满;二要保持低调,行善和施恩是一种修行,高调彰显或浮夸容易引起嫉妒。
总之,出自内心的爱和善是自带光芒的,是不会计较得与失的,从长远来看,得失是动态平衡的。如遇到不平衡时,不妨放远自己的时间长线,拉伸自己的格局,放下向外的诉求,轻轻松松地做好当下的自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