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冬季过后,终于盼来了斯特哥尔摩的夏季——一年之中最好的时节。草长莺飞、湖光潋滟,斯京的人们也可以请个三周的长假,或去海滩晒日光浴、或去周边的群岛放空自己。在6月初这最美好的时节,我却要离开这里了,Hej då(再见)


现在回国已有20多天,刚开始的几天总喜欢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好像自己是个外国人来到中国,现在终于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当然,之前培养的良好习惯也被抛之一弃:再也懒得一天三顿自己下厨,再也没有那么勤俭节约、丝毫不浪费...
回顾这半年的经历,我总是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往往是被社会大环境牵着走。就像瑞典人的那种平和心态,其背后是国家百年来的和平环境,以及和平发展所带来的良好社会福利。以前看各种“文摘”,总是评价“哪国哪国比中国哪里好”云云,现在想想,觉得无论考察什么,都应该融合在社会语境之中;反过来,看一个国家面临的大问题,却也常常能从各种细节处找到些许答案。虽然依旧不知道该如何针对时事发表评论,但至少增加了许多直观的感受,所谓“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且行且思考吧。
趁我残存的记忆还在,就来总结一下“生活在瑞典”的好与坏,带有强烈主观意见。

“生活在瑞典”的好:
1、干净整洁,永远以崭新的面貌示人
2、男女平等,社会福利良好,人人有礼貌
3、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干燥清新,水质也好
“生活在瑞典”的坏:
1、没有饮食文化;蔬菜种类匮乏,且千年不变,常年去超市党已疯
2、人太少,娱乐活动也乏善可陈(也许本地人不这么觉得...)
3、冬季漫长且难熬,容易得抑郁症
优点也好,缺点也罢,其实也都是对应的。冬季缺乏的日光,便会在夏季同样地补偿;人少,才能使每个人都得到关注。还是希望,接受了那么多难民的瑞典,能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非反受桎梏。
最后,再附上我自己的欧洲偏见地图,作为本系列博文的结尾。没去过的地方就只能是道听途说,即使去过也只是了解些皮毛,所以真的是我的个人“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