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沐着牛奶般温润的阳光,我兴冲冲地,提着一袋从新开业的超市里购的食品往家赶。远远地,见一位披着乌黑柔顺头发的女子,端坐在我的店门前。猜想是购物的顾客,我微笑着从她面前走过。她却蓦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腼笑着对我说:“您是李秋萍女士,李姐吧?”我停下跨进门的脚步,惊讶地看着她,继而在脑海里搜索着这个亲切而陌生的身影。
“李姐,对不起,打扰了,我是你的读者,特来拜访你。我是根据你的散文集《美丽屿》封面上你的图像,认出你的。”她边伸出白皙的手握着我的手,边迫不及待地补充着。
我请她进到办公室。这是一个面目清秀,柳眉间涂抹着淡淡忧愁的女子。
不知是共同爱好的“魔力”,还是“缘”子的神奇。第一次见面的我们,竟聊得亲密而欢畅。她说她喜爱文学,钟情于小说,曾写过一些小小说。当我问及她的生活状况时,她伸了伸瘦弱的身子,圆而秀美的脸上爬上一层阴云,幽幽地向我讲叙了一个压抑在心底的令我震惊的故事。
她系九江市人,出生的第二个月,父母离异。父亲有着嫖赌的恶习,母亲另嫁远乡。她被寄养在家境十分贫困的山村外公家。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她,竟没上过幼儿园,7岁报名入学时也没户口,她的舅舅托关系让她做了插班生。豆蔻年华期,伙伴们像花蕾般,享受着父母的呵护和宠爱,她却像一只孤单的小鸟,与年老的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因性格孤僻、叛逆,她常遭到同学的歧视和疏离,不久辍学。十四岁那年,她迈着一双穿着童靴店买的大码童鞋的脚加入了打工队伍的行列。在她眼里,打工岁月是艰苦的,更是幸福的,因彼时她遇到了互助互爱的友情,和给她爱情的丈夫,特别是自费上了几年夜校,并由此爱上了文学……
窗外,一只羽毛黄白相间的小鸟在光秃秃的树枝间跳跃,偶尔鸣叫几声,似吟诵一首心酸而婉约的诗。我起身倒一杯茶递给她,问:“你现在住哪里?生活幸福吗?”她脸上漾起浅浅的笑,说:“我婆家在宣风镇。老公勤劳而诚恳,他在芦溪工业园上班,我们夫妻带着一岁多的儿子租住在芦溪。生活平静而和谐。”她端起茶,轻松地喝一口,眼里蓄满信任的莹光,看着我说:“我老公每天早出晚归,我常常满脑子孤单和困惑,不是忆起痛苦的童年,就是忧虑茫茫的未来。不过,为了儿子,为了家人,我一定会把生活过好。”我认真地对她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各色的经历,常言道:‘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看得出你是个聪明而坚强的女子,会把苦难化为力量的。如同摩押女子路得,持守贤德,勇于追求正确信仰,从而现在的你拥有金色的年华、温馨的家庭、相亲相爱的亲人,和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时代,只要你诚善、勤奋,幸福就在前面与你约会。”“嗯,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她边点头边甜笑着道:“你知道吗?当上星期一我带着一颗孤寂、迷茫的心走进县图书馆,看到你的《美丽屿》,翻开,书中那篇《街角的早点店》中的这句话:“我只是觉得人不管从事哪行哪业都该发挥自身特长和尽力创造特色。你看,花儿娇美动人,小草嫩绿可爱,树木高大挺拔,它们不都是因为坚守自己的特性和发展自己的特色才傲立于世并博得世人的赞美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舞;当读到《骑自行车的父亲》时,我被一份绵厚的父爱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于是,我把书借回家,一口气阅完整本书后,心里好感动,好温暖。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知己。我对老公说我要去拜访你。他惊诧地对我说现世人情淡薄,你们素不相识,你就不怕别人不采你吗?我手拿《美丽屿》,高高地扬在他眼前,自信地说:“文如其人,我相信李姐是个热心而值得信任的人。”……
时间像长了飞毛腿,在我们谈笑间悄悄把夕阳邀上了西天边,她恋恋不舍地道辞。转身的时候,她笑逐颜开地说:“李姐,以后,我还可以来和你聊吗?在这儿我只有你这个朋友。”我点点头,笑着说:“来吧,欢迎的。”
看着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不远的转角处,我心海里泛起层层惊喜的涟漪:原本,我写作的初衷是感觉上的愉己悦人,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珍贵的信任和友情。圣经说得好:“人种下的是什么,收获的也是什么。”原来,人生广阔的沃土里,只要植下一棵蕴含美的苗,就能盛开馥郁的花,和结出甜甜的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