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件事太大了,在幼儿园做过三年的老师,学习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好多溺爱孩子的家长,看到更多的是家长把孩子教育得知书达礼,有礼貌、爱学习,孩子的种种表现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那时候比较推崇蒙氏教育,但这种想法在儿子上小学以后就动摇了,随着二宝的出生,耐心和温柔就离我越来越远。
2015年买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当时看完一遍就束之高阁,后来那本书被园长借走了再没还回来。
这两天看了电子版,很多知识点犹如醍醐灌顶,2015年儿子才上幼儿园,二宝那个时候还没出生。2018年儿子上二年级,小宝一岁半,再读这本书心境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章介绍了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写作业呢,先说说周围的人,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孩子写作业需要看着。
孩子需要陪着写作业吗?作者认为不需要。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1)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怎么办陪孩子写作业作者也给出了具体方法:
1.家长不要总是提醒孩子“该写作业了”,大人要装作完全忘掉写作业这回事,只忙活自己的事情,每天任凭孩子玩够了再去写作业。 如果孩子玩到很晚才想起要写作业,这个时候不要责怪孩子,我们要装着没注意她的作业问题。并且我们要做出和她一样着急的神情,说:是吗,你今天没写作业啊? 我们说这话时,只需要表示微微的惊讶,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如果孩子哭,就说明她已经知道自己把事情做坏了。家长如果再带着抱怨和批评的口气说“你怎么能忘记写作业呢,现在着急了吧!”孩子就能从中听出“你真不像话”、“活该”的意味,她就会忘记自责,开始对抗家长的批评。
2.给出具体建议。 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他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它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儿童自己的意愿,他会更愿意去执行。
具体建议:
(1)你愿意今天写,就晚睡一会儿,今天去写;
(2)要是想明天早上写,妈妈就提前一小时过来叫你;
(3)如果早上也不想写,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一下今天的作业忘了写了,这一次就不写了。
为什么不要陪孩子写作业?
可能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不忍心,觉得自己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会有安慰,会写得更快更好。但那样会有几个坏处,一是孩子会在家长面前刻意表现他的痛苦,博得家长同情,这既影响他写作业的专心,又影响速度;
二是家长陪写,会让他觉得不完成作业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他和家长共同的事,时间长了,会在心理上对家长形成绑架,养成依赖心,这特别不利于他自我责任意识的形成;
三是家长坐在旁边多半会忍不住唠叨一句,不论是略有不满地说“赶紧写吧,谁让你又忘了呢”,还是善意地提醒“以后回家好好记着写作业,不要再忘了”,或者是看孩子开始磨洋工,忍不住督促“快点写,你看都几点了”。
所有这些话对当时的孩子来说都没有意义,还弄得孩子烦。所以即使你有时间,也不要陪他,即使你当时还不想睡觉,也要假装去睡,情绪上要和平时没有两样,千万不要指责孩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可没有你那么好的脾气,我一看见孩子没写作业,火气就上来了。
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
家长应该记住这一条: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好妈妈真的胜过好老师,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