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丝丝凉风从纱窗的缝隙间吹了过来,抚摸于脸上,煞是舒坦;静坐书房,偶尔抬头,窗外的小城还沉浸于一片静穆之中。天空有点灰暗,大气有点低沉。聆听着柯以敏的歌——《再别康桥》,我的思绪一下子被带回到了师范时代。
最早熟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在淮师的那个陈旧图书馆里。图书馆的模样,至今还记忆犹新。两层火柴盒式的楼房,房屋四周有诸多棵法国梧桐,那图书馆几乎就被那些高高矮矮的梧桐覆盖与包围着。秋风刮起时,片片梧桐树叶泛着深黄,洒落一地。于是,我的书本里便有了几枚别致的书签:平整而富有棱角。那是我用小刀一下一下裁剪出来的,且还经过床边枕头的平压。因此,那书签,看上去很是美观。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感受最深的就是那诗的语言,可谓是脍炙人口。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历历浮现于眼前。轻盈柔和的语气,精巧圆熟的组合,一虚一实,细致入微地将内心那几许爱恋,对过往生活的回眸,对离别身影的惆怅,一份真挚,几多浓郁,无限隽永,瞬间变成了诗作中的千古绝唱。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昨晚几个好友聊天,其中一个还聊起了徐志摩。我一时来了雅兴,脱口而出“轻轻的我走了......”
“你走吧,没人留你!写诗的人,头脑都有点不正常。”我话音未落,不知从哪儿冒来这么一句。顿时,众人无语,聊天便戛然而止。
其实,生活早告诉我,但凡有点小“自私”的,皆是有着自己独特思维的。不争不抢,不议不论,人云我不云,且很少在人群里来回穿梭的。现实中如此,群聊里更是如此。当别人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挥霍殆尽之后,那个自我的人,便会显现出与众不同来。
徐志摩也不例外。他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不可多得的才子,但比他的才气更出名的是他的情史。原配张幼仪,聪慧林徽因,风情陆小曼是说到徐志摩时必须提及的三个女子。
情史归情史,但在对待婚姻一事上,徐志摩是有点“过”了的。离婚之后,张幼仪的贤惠体现在为前夫收尸这件事情上;林徽因选择梁思成结婚,无疑是最幸福的。梁思成善始善终的扮演好护花使者的角色,一生对林徽因极尽疼爱之能事,把能给的包容和宠爱都给了她。徐志摩虽然感情热烈,却做不到如梁思成一般细水长流,竭尽所能的去爱一个人。而名媛出生的陆小曼呢?在她和徐志摩共同破坏了各自的婚姻后,他俩并未寻来幸福。
真乃是:阅遍历史沧桑,写尽人生百态。你我今世安好,便是上天恩赐。
很喜欢余秋雨的经典语录,固执地坚信: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过去的已经过去,活着当下,活在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