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想做一名扫地神僧,闲看落叶萧萧,随便慨叹,都是世间真理。如今,却在家中拖地,头发日益稀疏,拖地愈加频繁。偶一日,放下拖把,叔有话说,此为开篇第一话:
人生如梦这话,一开始是苏轼说的,并且还要“一樽还酹江月”。但在野史里有着转世嫌疑的苏大词人是从佛经中抄过去的。鸠摩罗什的《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一切有为法,那自然是包括人生了。当然了,在留学印度有着印度思维的玄奘大师那里,《金刚经》就变成了《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切有为法, 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 ,应作如是观。你要说这也没体现出印度思维来啊,那没关系,请翻开《大般若经》600卷,那里有答案,或者,对照下玄奘版本的心经,也可小窥一二。
在佛教那里,人生就是一场梦,并且这梦没有源头。这是佛经牛的地方,从根本上告诉你三个字:不解释。你比如《圣经》开头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云云。至少有个开头,但佛经怎么说?无始以来!从没有开始以来,够厉害吧。就好像《盗梦空间》里,在一个人声嘈杂的地方,男主和小萝莉喝茶聊天,言谈正欢,男主突然问小萝莉,你从何处来?小萝莉不以为然,看个痴呆似的看着男主说,我不就是从,从,从?想不起来了。所以,男主告诉萝莉,你在梦中。因为电影里设定了识别梦境的方法:你想不起来你是怎么到这里的。
也像《黑客帝国》里的电子世界,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酸甜苦辣,但那都是感受而已,一个小药丸,才能让你感受到,什么,才是真实。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呢?很好回答,因为有梦境,所以才有真实,如果没有梦境,我们无法定义真实。因为,我们人脑没法分别,也就是,没法给它下定义,命名。而我们人脑没法定义,分别的东西,我们是根本看不到也想不到的。
所以,我们得好好谢谢梦境,若不是梦境,我们无法有真实感。然而,稍微有点小恐怖的是,要是“真实”是有层次的呢?要是我们所谓的这个真实,只是那个相对更真实的真实的梦境呢?相比之下,庄周梦蝶这种硬币正反面似乎就弱了点,因为前者可是一个无限的概念。就像你站在两面对着的镜子中间,随便去看哪一面,那里都有无数个你。
那么请问,哪一个镜中世界的你,是真实的你,你又怎知不是你在模仿镜中人的一举一动?
就像有时梦里醒来,眼角仍挂着泪珠,梦里的你肯定以为是真实而落泪,那么我们在真实中落泪,又怎么证明这不是一场更大的梦境呢?
言好啦好啦,天色不早,至于此吧,拖地大叔要捡起扫把,寻找梦中真实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