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镜头和取景
1、宽高比:摄像机画幅的大小,即有效取景范围,如4:3,即是高度是3x,那么宽度就是4x。
2、景别家族:
①大远景:
室外,经常被用作电影开场或新场景的定场镜头,无法辨认人物细节,保留了概况性信息。
②全远景:
人物形象更清晰,表现时间、地点和比大远景稍多一点的人物,可以作为角色朝摄像机移动的定场镜头。
③远景/广角:
全身镜头,保留较多环境,不适合做定场镜头。
④中远景:
人物膝盖以上,服装、性别、面部表情更清晰。
⑤中景:
腰部以上,手臂垂下来时略高于手腕,避免人物出画框。
⑥中近景:
人物胸部以上,第二颗纽扣和肘关节以上,人物讲话、聆听或不做太多肢体头部动作时。
⑦特写:
上边框切到头发,下边框卡到下巴与肩膀的任一处,尤其注意眼睛和嘴巴。
⑧大特写:
人脸尽可能占据整个画幅,头部轻微活动,表现人物或情绪。
⑨极特写:摄取人物的某一部分,注意剪辑的上下文联系。
第二章:构图的艺术
1、取景人物法则
○头顶留白:尤其是中景和特写镜头里,但不要给头部太多留白。
拍摄方式:被摄人物直视镜头即为主观拍摄。客观拍摄即是人物表现得没有摄像机一样,摄像机可以看到左右前面的墙。要实现客观拍摄的效果我们要让人物的视线偏离镜头的轴心。

○视线留白:视线留白是我们在画面中留出来的从被摄主体的眼睛画面边缘之间的空白空间。
这种空白区域使人物头部所占据的左边画面的重量和右边空白部分的重量获得了平衡。
○九宫格定律: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画面三等分。可以把人物放在纵向三等分线上,也可以将人物的视线放在两条线的交点。
2、摄影角度

○水平摄影角度
①通常机位:正面、背面、3/4正面、3/4背面、左视图、右视图。
②正面镜头:通常用于新闻等节目,在故事片中被用于演员向摄像机走来或人物开车直视摄像机,尽量不要让人物对着摄像机说话。
③过肩镜头:摄像机从被摄人物肩膀窥视过去,,并与人物视角一致,看不到角色的脸。观众带入感更强。
○垂直摄影角度
①俯拍:表现人物弱小、卑微或者地理位置低。
②仰拍:表现人物高大,占上风,被摄人物妥协让步、弱小或者人物地理位置高。
○双人镜头
①侧面:表现人物相遇、对峙、用餐、谈话。
②直面摄像机:取景足够宽,容纳两人肩膀。

②过肩双人镜头:通常被接在观众看到的更大景别的侧面双人镜头后面,从一个人物地点背后拍摄另一个人物的脸,稍微带上第一个人物的侧脸。适用于远景到中近景,最常用于中近景,尽可能让角色站得近一点。

第三章:构图进阶——营造3D空间感
①地平线:一条保持水平并平行于画面上下边缘的直线,遵循九宫格定律,放在画面的1/3之处。
②荷兰角:非水平地平线的失衡感让观众感到角色的不安和环境地点不安定。

③斜线法:从远处观察,道路两边的线会延伸直至交汇,给画面带来深度。
④电影空间深度:
前景:从摄影机镜头到被摄主体之间的这一段区域,不是必须放上东西的,经常是空着的。非要放东西的话,前景元素必须强化这个镜头的构图,并且不能遮挡它后面的区域。它应该有助于点缀环境(如一截树枝), 也许是个抽象的形状 (墙的一部分或是公园长椅),它还可能带有叙事上的含义(十字路口的停车标志)。无论这个物体是什么,努力尝试去掉随意和意外的前景元素。
中景:展现对话或环境等。
后景:主要被摄人物后面的物理空间。
已知物体的相对大小:如镜头里看到很小的摩天大楼。
大气透视:常见于外景广角和远景镜头里,大气使远处的物体变模糊也可表现深度。
⑤摄像机镜头
变焦镜头:标准镜头取景以自然视角展示场景,在变焦范围,长焦造成空间压缩,广角增加深度透视,超近广角造成透视畸变。
焦点:镜头聚焦的东西是给观众看的最重要的。
⑥光
色温:4000以下,光越暖;4000以上,光越冷。
感光度和曝光:光度强,曝光过度。
光的性质:硬光产生棱角分明的浓重阴影,营造危险、严酷神秘的氛围,柔光带来温暖、友善浪漫的氛围。
对比度:高反差制造戏剧或悬疑效果,增加画面深度。
人物照明——三点布光法
○主光:通常放在人的头部以上,镜头轴线45°位置
○辅助光:控制反差,填充由明亮主光造成的阴影,通常放在主光的相反方向。
○背景光:放在被摄人物后方,勾勒轮廓或做出光环效果,把人物或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增加画面深度。

○假定性照明:电影中真实存在的光源,如台灯,灯笼。假定光线来自天花板上的灯具,电影照明的入射角来自高于被摄人物头部的方向。
○其他:

顺光是灯具靠近摄像机,测光是灯具在与摄像机到被摄主体轴线成直角的位置。轮廓光是光线来自被摄主体后面但不直接对着摄像机镜头。
第四章:剪辑
银幕方向的连续性:遵循现实物理规律,人物从左边离开,则继续保持向左运动。
轴线是银幕方向的基础:利用视线来建立方向轴线。

假想线——180°法则
假定被摄人物是一个圆周的圆心,摄像机在面向圆心的圆周上,划一条从左至右横穿直径的线,即轴线。保持摄像机设置位于已确立动作轴线的同一侧180°圆弧内。

30°定律:在180°圆弧里寻找新的拍摄角度时,在拍摄同一被摄物体的新镜头时至少要把摄像机沿着半圆移动至少30°,这样视角才会有足够差异。

往复式意向:(从景别较大的双人镜头到两个中近景单人镜头时),当用一种景别拍摄其中一个人物时,应该给另一个人物同样的景别。

视线匹配:把注意力轴线从一个镜头中带走,连接到新镜头中,这个镜头应该跟上一个镜头中被摄人物视线保持一致。
在景深(或称“深焦”)镜头中,拍摄距离范围内的所有空间层次全部清晰对焦,导演在这样一个景深中安排人物的场面调度,可以尽其完整地呈现一个场景,避免通过分切镜头等刻意的方式代替观众来选择他们的观看及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