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里有一个男孩子,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上课回答也很积极,但有一个毛病,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应付了事。
第一周属于磨合期,不太清楚他的性格,我也没多重视。第二周发现他还是如此,简单的朗读打卡他还能按时完成,背单词或做练习这种需要动脑的事,就开始拖拉了。
上课时,我会提问他前一天的上课笔记,通常他都会被罚抄。我以为他是故意这样不做作业,天天检查作业都会叮嘱他:你基础是不差的,如果再认真一点,肯定可以学得更好,而不是这个水平!然后就会扣他的态度分。
两周过去了,我发现这个办法一点效果都没有,他该不做作业还是不做作业。
我重新梳理了下,有了新的思考方向。他是属于学习好,习惯不好的类型,需要纠正和引导的是习惯,他的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习惯是长期养成,人是受习惯支配的,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故意不完成作业,而是无意识地受习惯支配。
因为年纪又比较小,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反思能力,所以,一直没改正。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这个不良的拖拉习惯呢?
第一,帮助孩子创造新经验
为什么刚开始我每天念叨他做作业一点效果都没有呢,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再加上没有引导和鼓励,孩子没有动力改变。
这周开始,我更加关注他习惯的改变,只要有认真完成一项作业,我都会给他加分。通过关注和鼓励他做得好的地方,忽略做得不好的地方,来帮助他创造新的经验。
第二,让新行为成为新习惯
要让新行为成为新的习惯,必须长期认真地关注并鼓励他做得好的地方,让他的新行为能够持续,从而成为新习惯。
当然,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跟家长沟通,孩子在家表现好的地方,家长要及时鼓励,并告知老师在学校要适当鼓励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同样的,孩子在校区表现好的地方,老师要及时鼓励并告知家长,家长在家也要适当鼓励孩子在校区的行为。
这样家校的合作就是双倍的力量在鼓励孩子,形成孩子行为改变的正能量场,长期下来,才可能成为新习惯。
困难的地方,往往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努力,家长不配合或者配合不到位。老师精力有限,当然也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往往学习最好的孩子,都是家长重视教育,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和引导,并愿意配合老师。
班里有一个孩子家长就很重视孩子学习,每次我反馈情况,她都会认真看并说出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需要老师督促的地方。这个孩子目前也是班里进步最快,最稳定的孩子。
作为老师,我会尽我所能去引导和鼓励孩子,也会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有培养孩子的意识和坚持培养的毅力。
作为妈妈,我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在家多引导和培养孩子,同时配合老师共同引导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的学习有双向的反馈,形成学习的正能量场,不让拖拉有滋生的土壤,从根源上杜绝不良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