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是很迷茫的。我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因为初恋一直打扰的原因,我有点希望换个城市生活。但我还怀着一些期望,投了本地的简历,最后结果很惨淡。我自己都感觉到我的表现很差。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
后来室友X不知道从哪看到了一个上海郊区某国企单位的招聘信息,她兴致勃勃发动室友们一起去。于是,宿舍里学习最好的X,加上人际沟通最厉害的M以及懵懂无知被大家认为不合群的我就这么出发去那个单位参观了。
我们坐了四小时的普通火车,下车后转地铁到8号线底站。这是我第一次坐地铁,在黑乎乎的隧道里,我觉得有点耳鸣了。然后出站的时候天快黑了。领导很热情,本来说找车接我们,然后M拒绝了。后来我们下了地铁给他打电话,他让我们打车,可以到单位再报销。结果我们的司机不认识那个地方。中途我们换了个司机,第二个司机只认识到我们目的地附近的镇上。然后放下我们了。
我们通过百度地图,找了一辆去目的地的公交车,最终在天色黑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大约七点多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直属领导黄老师是一个很温和稳重的中年人,陪同他的还有我们的学姐。那顿晚餐吃的宾主尽欢。主要是是有M和黄老师在聊。我和X偶尔答话。饭后,他们送我们到单位里的老师宿舍住。三人间,像普通的宾馆的样子。我们觉得条件一般。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算是这里最好的房间。
第二天,黄老师和学姐带我们在单位附近转转,然后问我们的想法。M不卑不亢地和黄老师沟通了很久,我感觉她不想留下来。X和我虽然对新环境有些陌生害怕,但我们愿意试试。所以我俩签了三方协议。
五一后,我们去单位实习一个月,空的时候写写论文,6月回来答辩准备毕业的事情。这次去的时候,轻车熟路的我们,下了火车,坐了一小时地铁,然后公交2.5小时到了。这次是同事L和学姐接的我们去住的地方。我俩都有点失望。是一个非常小的房间,并排放了两张小床。两边都有窗户。开门右侧是一个大的书架。比较温馨的是,她们给我们准备好了干净的床单被套等,连洗漱用品也都有两份。
我俩就在迷茫中开始了实习。第一周被分配了带队的老师。她的辅导员徐阿姨严厉却经验丰富,我的辅导员顾老师温和可亲些。这一周下雨很多,感觉上班经常衣服湿湿的。下班回家,也是湿湿的。我俩每天晚上会沟通白天的学习内容,也会猜测大家对我们的想法。日子过得很充实。到第二周的时候,我和X已经能融入环境了。
我们单位原来是旅游公司,然后因为地处偏僻,国企改制,所以后来主要承办上海学生学农或者军训的业务。十多年的时间发展下来,已经成为上海市很不错的学农基地之一。想来学习的学校至少要提前半年左右预约。一般每波来的人大概有12到16个班,800到1000人左右。辅导员很少,主要是附近退休的老师或者教官或者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所以每个辅导员带两个班,五六十人或者七八十人。每次这些学生们来基地吃住一共待五六天。基地辅导员十个人左右,加上后勤管理田地以及食堂煮饭各种正式非正式员工四十几人,需要管好差不多一千人五六天的生活,还要安排各种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好好体验并且学习下农村生活。据说上海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填写农业专业方面的,本地的农业大学也没有本地人上学。这在本地老一辈人看来很担心。所以学农的意义在此了。
我们的体验项目包括,种菜,整地,做中国结,编草绳等。还有带学生去其他基地或者大型菜园的活动。每次活动前先让领导认可的大学生在大礼堂给一千左右安静坐在小板凳上的学生们上课。之前几年来这个单位的几个学姐带了好榜样,让老一辈领导省心了不少,所以形成惯例,领导们觉得农业大学的学生基本常识足够教授学农学生的。其实我们年轻人也很佩服那些老辅导员,但是讲课需要用到投影仪等,大人们也愿意给我们更多机会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只好勇敢接受挑战,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保持学习的心态,和大人们多沟通。
实习的一个月,我和X主要是跟着辅导员带学生,没有讲课的机会。我也听过几次学姐和另外的年轻人的讲课,感觉都没有我们大学老师讲的精彩。当然我是眼高手低的,很久后我自己的前几次讲课自我感觉还行。其他人说你都紧张地哆嗦了。多次锻炼后才有了现在这个能说会道的我。我一直很感激那一段时间。
实习期间,我们最喜欢的是参与晚上的活动。比如篝火晚会等等,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组织节目能力或者现场表演能力特别棒。每次快结束学农也是最不舍最有趣的时间。最后的学农竞赛,大家为了奖状和一点点零食,真的是拼命了。可惜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听课,最后叹息不已。倒是手工课,比赛做中国结或者编制草绳,他们完成得很不错。那个学农竞赛,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是由我出题的。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老师。我出的题目,每次都能轻松分出一二三名。一般我带过的班会出现在前三名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很骄傲。
实习的一个月虽然感觉每一天都很慢,毕竟对新环境不熟,但是每一天又都无比充实。我和X变成了早睡早起的人,我们的身体好多了,只是天天在外面跑,晒黑了不少。六月到了军训季,我们要回校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了。同事们都很不舍,但是他们也知道暂时的离别是为了以后的相聚。
回到学校,我用一周时间搞定论文,这是我继高考,考研之后的第三次最努力的时候。然后其他时间,我和其他室友或者同学们在学校到处拍拍拍。留下最后大学的记忆。重要的聚餐有两次,一次是学院全年级聚餐,有两个曾经暗恋我现在已经有新的女朋友的人给我敬酒,然后我那天晚上喝了大概一瓶啤酒。晚上发现身上起疹子了。室友们说你可能是过敏。从此我就不喝酒了。
紧接着过了两天大学班级聚会,只有一两个人没到。班上最成熟的园哥说他已经领证结婚了,还带了新婚的妻子过来吃饭。班上有一个男生一直暗恋一个女孩,他被其他人逼着喝了几杯酒,但始终没有表白。有一个女孩因为毕业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轻度抑郁回家了。后来我再次去上海给她带去了毕业证书等东西,她现在上海重新开始,办着一个小辅导班,过着精致积极向上的生活。暗恋她四年的男孩帮她写了毕业论文,答辩完了。那个男生最终还是选择从事了家里的建筑业,偏离了我们的专业方向。其他人的故事暂时不赘述了。
我们的班长和班嫂应该是最圆满的一对了。他们一起留校读研了。后来在北京,我也见过他们几次。他们最后回大学校园办的婚礼,没有邀请我,我是从室友的朋友圈看到的。很多曾经很熟的人工作后慢慢走着就散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记得我,但我会记得我们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
对了,室友X在M的说服下,前一天还和大家一起逛街,让我买了一件她很喜欢说自己穿会显胖的衣服,她说等我们一起去上海,我可以经常穿给她看。这件衣服我现在还保存着。但是临毕业,X不去上海了,她想找我们城市附近的工作。她说那里太偏僻了。她爸妈不同意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后来她最终又考了本地的公务员,然后又转去其他城市待了一段时间,最近我知道的情况似乎是回到本地当老师了。
我曾经在灰暗的时候那么想毕业,最终毕业如期来临了,我却没有那种开心的如释重负,而是有一点怀念过去。毕业的六月,我看了两本书,《平凡的世界》,另一本书名字忘了。两个故事都是很贫苦的人最后充满信念获得成就的故事。然后我依然怀着对未来的迷茫,就这样朝着上海再次出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