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考研妹妹:
关于考研,我想,在你的心目中,它是以一个美好的“梦想”的形式而存在的,超出了与金钱和名利有关的一切判断标准,至少目前是这样。我尊重有梦想的人。
如果你不聪明,不勤奋,如果你对未来没有太高的期许,如果没有可供回忆的较为优秀的过去,如果你满足于一份只供温饱的普通工作,如果你的朋友都不如你优秀,如果你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景......那么,你会安安心心地做着眼于当下的衣食住行。
然而,这都不是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应该怎么样描述呢?当然不是你所说的“自我否定”,而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抉择。当然,人生充满了抉择。但这种抉择,大部分情况下有想法的年轻人才有:希冀、冲动、犹豫、怀疑相交织,伴随着对前途的迷茫,又有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一方面,你想为一个更加理想的将来再拼搏一次,另一方面,想想辛苦半生的父母,是否应该好好工作以回报他们,而且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呢?
就像《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To be ot not to be?It’s a problem.”其实,人生,在哪里都是两难的problem,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皆是如此。而哈姆雷特舞台上的,只是一种抽象的表达,不是吗?
某件事情,比如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爱一个值得深爱的人,买一个喜欢无比的东西,还有,做一个可以改变人生方向的决定,你在非常想做的时候没能做成,那么,它会成为你心头的一根刺,看不见,摸不着,但就会一直扎在那里,除了疼,没有其它感觉。也许,有一天当你老了,你以为你淡忘它,释然了。然而,年轻时,无论如何,你做不到。当看到相同或相似的场景发生时,你心中除了悔,还是悔。
没有完美的人生之路,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使其趋于完美,留下尽量少的瑕疵与遗憾。
还记得一个故事吗?某人40岁时想学医,但需5年时间,他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些,很苦恼地对一朋友说起,那个聪明的朋友告诉他:“你放弃的话,5年后还是45岁。”这个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乏有人批评他职业生涯转折太大。然而,总是持赞成意见的居多数。想想人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前面20年中自主选择权还没到手,最后20年自主选择权主动上交。那么,可以自己作人生的主人的,似乎也就中间这短短数载了,再利用不好的话,与牵线木偶无异。再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年复一年干着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群中的一员吗?
年轻,利用得好了,是资本;利用得不好了,只是一段过往。
你跌倒了,可以轻松地爬起来,不用担心什么贵重物品掉地上摔碎了,因为本来就几乎一无所有,只管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往前边走边闯就是了。如果你年华老大成家立业了,那么,在做一个决定之前,你首先要从“家”这个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包括你们的经济基础和日常生活,都得有一个明确的蓝图。
为考研开始着手准备,能改变的事情有很多,但也不排除现状依然如故的可能性,你必须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到那时,你又再等另一个365天之后吗?每长大一岁,就有一些新的感受和责任,你周围的各个环境,包括制度,也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变化。没有人会等你一个人做好准备了再打响发令枪。
一句话:只有行动,才是最可靠的,说的再多都是空的。Just do it!
有了努力的想法,如果它不会给你带来麻烦,那就去做吧。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切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