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一次来到企业,怀着一颗想要了解企业的心,穿过一栋栋高楼,每栋楼都有无数创业者在殷勤耕耘。分享的老师很平易近人,为我们从创业初的起点讲到成长在讲创业的搬迁过程,讲到创始人所需具备的特质,如何组建一个创始团队,讲到企业的运作机制,企业文化,及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去关注员工的成长,在讲到适合年轻人的创业方式。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给我们讲了企业一路走来的历程。有敬佩,有感动,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每个时代都要做好选择。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企业。因为员工可以带宠物上班,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与宠物有关的公司。在分享的地方,桌子的中间拜访摆满了盆栽,墙上挂着彰显企业特色的图片,更奇特的是公司里还有滑梯,滑梯的总长度约有30米左右,在重庆这么好玩的公司也没有几家吧。一个企业,从平台,到技术研发,到交易到送货配备,一系列的工作都由公司完成,堪称重庆版的“京东”。做为一个经营早已平稳的企业,十年来,创始者们至今都还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哪里有需要,就会把电脑带到那里去工作。办公室里看不清全貌,灵活性的办公才会更能体察实情,多么值得推崇的一种工作方式啊。
在老师分享完后,到了自由讨论的时间,有一个伙伴提出了一个问题:与他一同创业的一个合伙人,太过于重视细节,比如农夫山泉、康师傅、娃哈哈同是矿泉水,矿泉水的作用在于解渴,补充水分。他会把几种水的成分做对比,然后在决定选择哪一种,正因为这样太过于在乎细节,很多的工期总是延误,导致企业的经营一直往下走,这该如何解决呢?老师细致认真的记了笔记,然后告诉他,在工作上,要去识别他是关注人还是关注事的,是关注细节还是结果,识别后,如果是过多的关注事情,就需要形成有效的团队组合,把关注细节的这种态度运用到专业技术上,他是否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的原因才导致工期延误。太过于专注于细节,可以先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工期延误可以设置一个最后时间点,把握好时间点才不会总是过多的沉迷于细节。在DISC中,C型特征的人就是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把对细节的关注用在专业技术上,对不太重要的事,就可不用太过于关注了。追求完美的人都是高标准,高要求,用在对的地方就会变得卓越,用在不合适的地方就是固执。
还有一个伙伴分享到:她先后尝试过在不同领域 ,可是在每个创业领域里都会遇到瓶颈,该如何找到专注的那个领域,在同一个领域横向发展呢?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其实除了创业,对于职业技能很多人都会思考:是就在一个领域里继续前行做到极致呢?还是多深入不同领域,多掌握几项可迁移的技能呢?在以前很多人都觉得一生只做一件事,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前沿就是卓越,如今,大家都会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学习外,还会花时间去上培训课,阅读学习,把学到的这些技能运用到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比如思维导图,结构思考力,把学到的工具与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就像为自己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走得更快。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有人会觉得,在每个领域都浅尝辄止,那所有的技能都是水平线的,无一个突出的技能,学太多容易分心,古典老师提出掌握多项技能,精益求精一项技能。如今还有人会告诉你,成为不可替代性的人,掌握复合技能,每个人都会告诉你不同的答案。一生都呆在实验室研发产品的人会告诉你:专注在一个领域里探索,当有新发现后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还有人会告诉你:做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运用灵敏的洞察力,关注每个时期的商机,投资后换取回报后就退出,增加流动资金,不管是什么领域,只要能达到挣钱目的就好。没有人会告诉你标准答案,最好的初衷就是你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就是最好的答案。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会有梦,走出校园仿佛整个世界都向你打开,随着毕业时间的推移,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在习惯了朝夕的工作方式后,思维开始固化,如自动化班的完成工作,在把这种形成的固有化思维运用到看各个方面,我想那一定是大人的样子,除了小王子外,每个人都不想长成大人的样子。在今天老师为我们解答的一个个问题中,发现他看每个的认知与思维都保持在最前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经验加新知的融合。他说创业拼的就是时间,我想除了时间外,还有对这个时代极强的关注与见解力,心里很佩服这些日益奋战的创业者们,就算两鬓斑白,但是却会永远年轻,在创新中听取反馈一步步创新升级,在不断研发尝试中失败后就放弃,成功后就继续推进,没有太多的抱怨,创业者的心态是坚强与宽广的。
听完这位老师的分享,我想他对我们问题的解答及分享的内容与精神和认知看法外,除了用在创业上外,还可以运用在学习,个人成长及要走的路上。透过他对问题的解答能感受到他是融合了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的讲给你听的,这些认知与方法是年轻人要走好多年的弯路才能明白的。心理一直都很佩服这些人,本来就已经很厉害了,却还是显得很低调,愿意坦诚公布的解决你的问题。就像是越成熟的稻穗一样,会把头压得越低。在这个世上优秀成功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做到这样的,记在心里的人却屈指可数,而这位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了。

不管走在那条路上,都会遇到万千的磨难与瓶颈,但是只要你有坚信的信念,心中有目标,目标中有分解,行动中有调整,只要你愿意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自己心中想成为的那个人,不管你是愿意做常需与人相处的资源的链接者,还是做孤独的专注者,这都是你选择的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