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到旧金山参加SaaStr annual 2016,在朋友圈发了好几条关于这个会议的信息,很多朋友感兴趣。原计划回去后写一些感受,今天第一天结束,先记录下来自己的新鲜感受,之后再重新整理。
直接切入正题,SaaStr annual 2016的第一天观感。就背景之类的之后再补充。
1,美国的SaaS已经形成生态体系。今天感受到了几类企业。
一类是已经形成的大平台,比如SalesForce,成为其他公司的土壤。比如很多公司的业务是将SalesForce的数据以及其他的企业业务数据源对接,然后提供分析或其他服务。
第二类是基于平台对业务,就是上面说的这类企业。他们自己可能不拥有数据,或者客户的数据没有跑在他们上面,他们提供关联、分析或应用。比如见到将用户的社会化媒体数据与企业平台关联,创造个性化内容的企业;在CRM数据基础上提供分析服务的企业。
第三类是服务于SaaS公司的SaaS公司。由于大量的新创企业是SaaS类型的公司,他们的需求有很多共性,产生了一些业务就是针对SaaS企业的公司。比如一家做支付数据分析的公司,他们针对的对象就是SaaS模式的企业,对他们提供基于支付数据的业务分析。
第四类是相对独立的SaaS企业,归不到上面的三类,有做到非常大的上市公司。比如有做营销工具和营销解决方案的;有做人力资源的;有做B2B企业精准营销分析和服务的。这些企业也会和很多SaaS的数据打通,但业务相对独立,即没有大到成为所谓的平台,也不寄生于某个平台。
2,营销应用仍旧是主流。
从参展的企业看,明显感觉到大多数企业仍旧是做营销或者支持营销。有几个意境上市或被高价值收购的,也都是营销类的公司。其他看到的就是有几家做人力资源的。我听说有做企业保险和法律的,做的很不错,但今天没有注意到。有一些做的特别专的企业,大多数也是支持营销的。
3,数据,数据,数据。
大量的数据应用。很多企业的产品就是做数据的,基于CRM,billing(支付),客户服务和沟通数据,邮件...。很多应用的核心功能也是数据分析。
感觉美国大型和小型企业都有很明显的数据驱动习惯,对数据应用可以直接产生很高价值。这和国内还是有一些区别。
4,数据开放。
SaaS之间相互打通。数据流转,各自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在中国,我觉得情况差异很大。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SaaS生态不丰富,互相之间无法对接,只有自动化、标准化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让数据流动和应用起来;第二个是文化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公司对数据的把持。比如paypal的数据就可以通过接口在企业授权的情况下与SaaS工具进行打通和分析。我不是很清楚企业是否可以将支付宝做类似应用。如果没有的话,需要SaaS服务端和大数据(平台)端并行才可以。数据流转起来,效率提升,能够增加大量的社会价值。和其中一家做CRM数据分析工具的公司聊,SalesForce投资了他们,同时SalesForce向大量的其他公司开放接口。
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在这里还没看到做social listening或social数据分析的公司。
5,中国。
今天接触了十多家公司,只有两家在中国有布局。一家是EverString,在北京开了office。他们的创始人和CEO是中国人。(另一家忘了。)另外有一家公司对中国比较感兴趣,也希望介绍一些相关企业。总体来讲,这些SaaS公司比较少有谈及对中国有明确想法的的。我觉得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公司都还很年轻,另一方面to B的业务地域性很强,特别是中国过于特殊,他们可能也比较小心。
6,发展。
我知道的几家大公司,有些已经上市,有十多年的历史,比如salesforc(1999年成立),HubSpot(2006年成立),ExactTarget(2000年成立,后来被salesforce收购),Marketo(2006年成立)。这些公司 已经发展到很大。后来成了了大量的很创新的公司,有些时间非常短。我接触成立最短的一家只有一年。我感觉这些大的云服务公司提供了SaaS发展的基础,也是后来有大量企业成长的土壤。在中国是否是这样不好说。有可能有业务是大企业都自己做了,不一定给中小创新公司留下太多空间。未来不好判断。
以上的感受是基于今天对观感,后面还有两天,有些想法可能会变化。后面会再补充。先把这最新鲜大感受发出去。
最后说一点,有人可能会问,我干嘛大老远的来看这个热闹。一方面是云思的业务本身就是SaaS(不知道SaaS是什么请自行百度),美国SaaS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品、营销模式,这些是可以借鉴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做一个新业务,也是SaaS,但是已经不是市场研究了,也更需要拓宽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