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生养我们,草木是地球特有的资源,供给食用所需,费尽心机将二氧化碳置换出氧气,供给人类呼吸。人类的大量生活物资,取之于植物,从远古至今,没有间断过,人类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一起、同步,相互感染,相互渗透,每一颗草木都和人类一样,带着灵魂。
先民将草木写进《诗经》、《楚辞》,今人选择居所,临近山林,甚至将草木移进后院、阳台,享受花草带来的乐趣。
工作休闲之余,人们走进大自然,沐浴山林清风,心旷神怡。
芦苇。卡夫卡看到了一颗“有思想的芦苇”,是不是因为芦苇如少女摇曳生姿,如男子清骨傲岸。
檀。更有高贵者名曰檀木,显然是被观察到了其肌理密实,能蒸馏出木心香气,气味细致,余气缭绕。于是古代的帝王建筑、家居大量的使用檀木,不惜成本,四处收罗。至今,檀木的家具很多成了古董,成为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佛教对檀香更是推崇备至,写入教义施与信徒“于乐”、“给人愉悦”。更有甚者,古代神话将檀木称作青龙木,用于镇鬼神。
睡莲。没有草木的本性,人类生活就失去了烟火气息。一钱钱睡莲,白花黄花的睡美人,找寻清澈澄明的浅水生存,静静徜徉在太阳下的江南水乡塘池里。茎叶还是可口的菜蔬,于是引来近村的女子,青青玉手把鲜嫩的茎摘下,扰动了比肩挨足一个个小金莲的清梦。
梧桐。到南京上学、定居超过30个年头了,每年的春季里,总有四五月份间的大半个月光景,城市的道路上梧桐飘絮漫天,蒙蔽了人们行走的视线,学校坐落在草场门,到市中心的鼓楼,一路上,两边密密麻麻的梧桐树,参天蔽日,这个季节便像是下一场大雾一样。当时的感觉自然是怨天尤人,之后,便逐渐的释然了,这本是梧桐代代传继的方式,掉下的飘絮轻灵自由,里面带着生命的种子,往远处奔去,遇到泥土宽绰等条件合适的地方,驻足生活下来,延绵传承的使命。
桑。桑树是远古至今贴近村舍的农作物,桑蚕饲养的普及,使男子的朝服,女子的衣裙变得柔美和艳丽,人们的生活品质就此形成了巨大的飞跃。到了城市生活的我,每年周边总会有几家孩子,爱好养蚕,于是我们就骑上摩托,到近郊的田野了,四处为他们找寻桑树,采摘好桑叶,回家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匆匆的给孩子们送去,到了忙碌的时候,同事间每天轮流提供桑叶,换取孩子们的欢心。真正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孩子迎接我们的表情,看着孩子拿到后将桑叶撕碎了放到幼小的蚕宝宝嘴边,看着孩子们欣赏着一条条蚕宝宝啃食嫩嫩的桑叶,自言自语时的神情。恍然清楚,我成功的收获了一个隔代的小粉丝。
车前草。离开了农村生活,也远离了自然,对车前草的印象回忆,是看了丁立梅这本《一个人的草木诗经》方才醒悟的,以往甚至还想过,儿时对大自然的亲近、回忆恐怕再也接不了轨。车前草的茎干,是每年的游戏竞赛项目,寻找一根根粗壮的茎干,甲乙双方,各取出一根,互相交叉着,往后一拉,谁的茎干强,自然将对方的茎干拉断。胜利一方顿时有了强者一样的自傲。找回孩提时候车前草游戏印象的,是幸亏于丁立梅将车前草的照片附在书本里,看到车前草强壮茎干的时候,我内心一动,反复的比照,一个个鲜活的回忆蒙太奇般涌上脑海,伴随着快乐、紧张和欣喜。
苍耳。苍耳从自然界走进生活,带着人间嬉闹的性格,一个个小小的果实,表面布满了芒刺,配合着顽皮鬼丢向女孩头发的动作,卷进头发,死死地缠绕,每一个清理,伴随着女孩阵阵痛苦的惊叫声。
艾草、棘。人们艾草纳福,驱恶避邪。从国内的黄土地,到西方住户的庭院,不少主人用荆条隔出疆域,因为荆条身上带着尖刺。并有了“披荆斩棘”一说。
草木的性格,增添了生活意义。于是丁立梅说起:
“要忘记生活的忧愁,懂得领略生活,或低级或高级的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