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思维导图在最下方。
说到阅读想必大家都不会否认它对人类文明的作用。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区别便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的积累”让我们能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而阅读或者说书又把人类文明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比不上言传身教那般引人入胜,但“呆板”的书还是在知识普及上有功不可没的贡献。它打破了传授数目上的限制,打破了时间的束缚。让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人,能够看到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也能学到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思想。无论教授者是否有空,或者是否活着,只要人类存在,这些知识就会传播下去。
现在,我们只要用几十块钱加上一些时间,便看到某个专家的一生研究。也能用几年时间,通过自学,便掌握一门技术。还可以通过阅读,知识变现走向人生巅峰。
阅读变现——走向人生巅峰。听上去很美妙,这时候该给你泼盆冷水了。因为“阅读变现”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且是即使非常努力也未必能做到的。
有位韩国作家叫二志成,读书很勤奋,20岁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求是每天至少读一本书。结果到了27岁,至少读了2500本书了,却还住在贫民区里,并欠下了400万韩元的债。书读到最后却欠了一大堆债也是够悲催的,但在他28岁时得到了转机,他突然醒悟过来,反思总结了过去的问题。稍微作出了改变,只用了一年便走向了成功。可见方法不对即使再努力也是无法成功的,但如果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
下面我们就说下阅读的三个误区和解决方法。首先阅读误区分别是没有目标、没有反馈、没有行动,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具体内容。
一、目标
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地阅读,就会像二志成那样,即使看了两千多本书,依然不能成功。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是不停挖坑的找水人,挖一百个坑也未必能找到水,因为水在更深的地方。有人研究过成功人士的特点,发现他们往往都至少有一项技能超过90%的人。所以说,应该尽量地专一,找到一个地方,先挖一口井。

那么对于“阅读”这口井该怎么挖呢?答案是阅读定位。因为世界上的学科很多,书更是无穷无尽,即使像二志成一天读一本、两本,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需要有选择地读。
阅读定位也是一种生涯规划,它的具体步骤有四个:
1.最欣赏的人。先找到一个你最欣赏的人。为什么是人呢?因为把人作为目标更加形象、具体,不像概念那么抽象,你也不要担心目标不够具体。你要做的只是找到这个人,向他看齐,慢慢分析学习就好了。
2.6个代表人物。有了最终的目标还不行,因为他离我们太远了,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达到,所以我们需要几个小目标,也就是再找几个与目标人物相同领域的人。这里我们找6个,最好是能力分布均匀,从高到低的,并且最下面那个人是你稍微努力下就能接近的。
3.技能清单。好了上面我们找到了七个目标人物,紧接着我们要分析他们的技能。我们至少要给每个人找出三个关键技能,而这三个技能中的第一个一定是对于他非常重要的——吃饭本领。
4.共同技能。经过了上面的步骤,我们至少得到了21个技能,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技能是重复的。这些重复的技能便是我们需要练习和加强的。
二、反馈
上面我们说到了目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但有了目标也未必能成功,我们还需要反馈。反馈就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通俗地说反馈就是一段学习的终点线。和目标类似,但它更直观,如果说反馈是“终点线”,目标就是“冠军”。反馈能让学习者知道自己最近学得怎么样,有没有切实的提升或有没有走入误区。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场赛跑比赛,运动员被蒙上了眼睛,或者隐藏了终点线会怎么样,没有反馈大约和这就差不多。
那么怎么设置反馈呢?我们可以输出,把读后感和想法发在网上,或者给媒体投稿都是可以的。当然最好的反馈,或者说衡量进步的最直接的指标应该是收入的增长。
三、行动
说完了目标和反馈,还剩最后一个行动了。首先要知道的是改变命运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行动产生的结果。如果你光读书,一辈子也都只是个读者而已。我们需要的是行动,把好的知识、概念告诉更多的人,从而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改变。方法我们上面也略微提到过,就是输出。在详细说“输出”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一条公式。
成功的输出=高阅读量+高知识体系+高曝光率
高阅读量是因为我们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高知识体系是因为要知识储备链接起来,让逻辑和质量都得到提升;最后是高曝光率,这个很明白就是传播嘛。就是让人点开,看到文章很不错,然后转发。
这里我们重点说下高阅读量怎么达成,至于高知识体系其实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找的技能就是知识体系的大概框架,至少稍微细分下就好,这里就不说了。
好了下面便说下如何达成这个“高阅读量”。想提高阅读量就要阅读更多的书,那么方法无非是两种,要么花更多的时间,要么用更快的速度读。这个时代哪有还有那么多时间呢,所以“快速阅读”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必备的技能。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真正意义的速读,但要通过很长时间的练习,而且再快也只能一分钟三千字左右,因为这就是人眼的生理极限了。
第二种才是我们推荐的——读重点的内容。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谁都能60分钟阅读一本书。当然这种方法也有限制,只能用来读致用类的图书,也就是专门解决某一个或一类问题的书。
我们需要利用这类书的结构特点,读主要的内容,不重要的内容先忽略了,等需要的时候当成“字典”来查找就可以了。
这类书分为三大结构:
第一部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部分只占了书的4%,是我们最先要看的内容。它主要分布在书名、标题、目录、序言、封面和封底等地方。它是书的价值观,知道后我们就可以带着问题去书里找到想要的答案了。
这个答案也就是第二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约占全书的20%,主要分布在每个章节的开头、结尾和划重点的部分。我们可以根据第一部分找到的关键词和问题,快速地查看这些内容。
第三部分占76%左右,也是最多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案例和数据。为了证明作者观点和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的,这部分我们可以不读,或适量地读。
使用上面的方法,你可能开始会很不习惯,读着读着就看详细内容了。如果你想要学会快速阅读千万不要这样,我们只需要了解个大概就好了。构建知识体系和提高阅读量,首先需要的是量。只要读得多了,其实很多书说的内容都差不多,这里没看到的,其他书也能找到补充。
最后附上“镜姐读书训练营”的“60分钟高效阅读”模版:
1、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2、他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3、与解决方案相关的关键词?
4、不解决问题会有哪些困扰?
5、解决问题后会带来哪些好处?
6、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1)
7、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2)
8、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3)
9、作者对解决问题后的愿景展望?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先是说了阅读的三个误区,然后介绍了增加阅读储备的方法。三个误区分别是没有目标、没有反馈和没有行动,增强阅读储备的方法则是快速阅读。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通过阅读走向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