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期1阶课程的小伙伴们在6月23日举行了中期线下聚会,活动有笑有泪,充满感动。其中瑛子老师题为“这里很好玩”的“小白首秀”让我感觉到惊艳。事后加她好友,给她留言:“太多想法说不出来,完全被你的首秀给说出来了。首秀是你厚积薄发的好例证,真正触动了我。” 现在响应班委简书活动,很自然的就有了这个膜拜瑛子教练系列!
在叶老师的金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慢以致远,爱非坚持”,所以看到瑛子教练的PPT上打出了“慢慢来,比较快”的字样,我直接又一次被触动了。她分享了来到易效能,从1阶学到2阶、3阶并成为教练的故事,看起来她每一步都比较慢,最终结果是她的成绩超越了绝大部分人。
我用我自己接触到的两个例子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有启发:
一、关于慢跑
叶老师讲用“慢以致远”的态度来跑步,我听了又是很赞同,又是有一些担心,因为这是“三岁知道,八十难为”的规则。“慢”看起来笨拙,其实意义深远,就跑步的“慢”而言,一方面可以让不跑的人跑起来压力小,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打下很好的“有氧”基础,减脂效果不用说,对马拉松赛事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连短跑运动员都要练长距离慢跑,以便打好有氧恢复基础。专业的马拉松选手的慢跑占了训练时间的一大半以上,你有没有很意外?不过,对于普通人,“慢”很难做到。通常的结果是,你认为你已经很慢了,只是你认为而已。比如我有位同事平时不怎么跑步,跑起来就是50来分钟搞定10km,配速在530的样子,算是有天赋的那种人。我一直鼓励他买心率带,昨天他终于买了迪卡侬199的心率手表并测试了一下,结果他认为很轻松的跑步,平均心率已经到了160,吓了他一跳。
先要认同“慢”的作用,然后学会怎么科学度量“慢”。
你跑得太快了,如今你疲倦了,你的幸福才赶上你。 ——弗里德里希.尼采
二、关于14小组的践行
14小组的90天践行时间过半,我们10个小伙伴,没人掉队,越来越积极主动,越来越团结,也是走了“慢慢来,比较快”的路子。
叶老师一直强调“早起”和“运动”的对整个生活的重要性。90天刚开始,我们一直围绕早起打卡和运动进行践行,首先按要求收集了每个人的90天践行目标,共享在印象笔记里,方便大家看到彼此的目标,相互鼓励。制定了早起打卡记录表,记录每天每个人的早起情况,小组例会上进行分析。制定了轮值组长、主持人、排麦大臣、时间大臣、记录大臣和信息大臣的轮值排班表。前面一个月基本都是围绕“三个目标”、“打卡记录表”、“轮值排班表”开展践行。班会作业基本没做过,因为当时感觉大家要早起打卡都不容易。(王琼姐在国外有15小时时差,旭东三班倒,每5天打卡方式要变化一下,国燕长期早起但是习惯了远离手机很不习惯打卡)

这样的节奏:“进度慢”,没跟上班级节奏,只关注了最基本的内容,对吃青蛙、写日记、听100讲等内容不做要求;“节奏慢”,每周要轮换角色,一半人要担当服务大臣熟悉职责进行交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也正是这种慢,让我们有余力每周都有小的调整和小的进步。比如,践行一周左右增加了信息大臣,专门来收集大群的有用信息,避免十个人都去爬楼浪费精力。第三周我们把排麦大臣和主持人合并了,因为发现人数较少,相互熟悉,安排排麦反而影响会议连续性。第六周我们开始尝试早睡打卡。第七周我们设立了分享嘉宾,每周两个小伙伴例会上进行5分钟个人分享,锻炼个人能力,加深相互交流。第八周开始积极参与班级简书活动,开始做班级作业。每周打卡分数开始进前三了。
也正是这种慢,让我们每天关注时间管理也没有太多压力,一直处于学习区。每个人的热情都被激发出来了,每个人的能力都被释放出来了。旭东、彬宏、妮萍在班委里越来越活跃,晓梅、王琼、河清、彬宏已经在学PPT、亲子等其他课程,新新、陈虹也积极参加小组分享、主持会议。最让我感动的是国燕,她习惯远离手机,打卡对她是很大困扰,最终她都希望跟大家一起而坚持打卡。
如果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想要比我们的更好,那他们必须学会一个我们似乎早已遗忘的道理——少即是多,慢一点更好。 ——《为什么速度越快时间越少》马克.泰勒
大家日子过得都太匆忙,上海地铁里甚至都是一路小跑的人群。希望看到这段文字能帮你开启新视角。慢慢来,比较快!慢才是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