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5时光记#
想把和孩子成长的365天写成文字,不求感动他人,只为追忆自己!
做为广东籍80后的人,我喜辣,但是这爱好并非是早就有的。
没有上大学之前,我对辣味敬而远之,那时稍微一点辣椒菜我都感觉舌头冒烟,整个人狠不得如猴子瘙痒。进入大学五年之后,这口味由当初的害怕到喜爱到深爱了。
大学是在江西南昌就读的,刚去学校那会,对学校周围都不熟悉,当时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学校门口都不敢往外去,吃饭都在学校食堂解决。当时学校有两个食堂,但是,一个多月,我感觉自己就没有吃饱过,食堂里,连青菜都有辣味,其实人家也不是青菜都放辣椒,估计是炒菜的锅,炒过了辣菜存着味,而我当时特别敏感,所以一到饭点就犯愁,一到晚上就吃泡面,当时买的那个泡面是七毛钱一包,吃了也不少箱啊。
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改变了口味,总之是毕业后回到了老家,还处处寻觅辣味。2007年毕业那会,水煮鱼,麻辣火锅还没有现在的满地开花,我每到周末就四处寻找水煮鱼,麻辣烫,四川火锅,那时还没有成家,没有孩子,虽然长了满脸痘,还是图嘴巴痛快。
成家之后,先生不喜辣,像极了我未读大学前的那种拒绝辣食,这拒绝还来自他身体的不适,但凡吃辣他肚子就不舒服,这样,我的家庭餐桌就没有了自己很喜爱的辣味。有了孩子之后,他们的婴儿食,宝宝餐,学生餐,我的家庭版辣味人生就只剩下了冰箱里那罐辣椒酱了。
但是,今天儿子的一番话,我想我和孩子的麻辣梦也不远,甚至我在想,我是不是需要吸取自己之前在外求学的经验,先把孩子培养成能吃辣呢?
今天带儿子女儿去兴趣班,停车的位置走到兴趣班新开了家“英雄火锅”,店里一直放出外音:来自重庆的英雄火锅,正宗麻辣鲜香.......儿子问我:“妈妈,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吃这个火锅?”
“对的,喜欢吃。不过你们三个都不吃,我一个人吃就不去了。””妈妈,我看这样吧:我现在慢慢学着吃辣,等到我十八岁的时候,我可能就不怕辣了,到时我陪你一起吃这个重庆火锅好吧。“
就这样,我和孩子共同拥有了他的一个十八岁愿望清单。
在这段口味冲突的调和中,我先生经常的挂在嘴边的话是:吃辣的不健康,不营养,不应该吃(请原谅他,他是看到我吃完辣就长痘所以说这样的话的),但这样的劝解我经常不愿意领情,不能在家吃,我和友人聚会的时候,无辣不欢,他有点无奈,而我也有点不爽;但孩子不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总是比较纯净。
同样是吃辣长痘这个事,我的女儿看到我吃辣椒酱的时候,她经常跟我说:妈妈,你吃辣椒就会长痘痘啦,不要吃。但是你又很想吃对不对,那你就吃一点啊,就是那么一点,然后她就用两个手指捏了一厘米的长度让我吃那么点;而儿子,他是直接和我来约定的。相对来说,我更接受孩子们的方法,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方法让我舒服了,顺心了,随意了,而先生的是在改变我的舒适区,而更高的角度考虑我的健康等等。
但是,”十八岁陪你吃重庆火锅“的沟通方式,我觉得自己应该向孩子学习。
你有什么是觉得孩子的做法让你有启发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