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我们读书学习时,我们在做什么?

当我们读书学习时,我们在做什么?

作者: 润喉糖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19:05 被阅读89次

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不管这个领域有多么宽或者窄,也不管这个领域的知识有多么深或者浅,我们都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学习一种解构事物的方法,让你的思维方式多一些“指标”和维度,让你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从而把事物看的更清楚,进而能够生活的更幸福。

这个世界有底层的规律和方法论,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结构。这种方法论和规律可以把我们熟悉的东西和不熟悉的东西链接起来,让我们触类旁通。有人把这种底层的方法论叫临界知识,我理解那些人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这种知识是各个领域知识的邻居,可以轻易的跃迁到其它领域的知识中去。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反复提到“思维框架”这个词。我理解芒格的思维框架就是上面所说底层方法论,因为芒格说学习一门学科实际上就是学习这门学科的思维框架。思维框架就像一台机器,能够处理放在这个框架下的事物,让我们把这个世界看的更清晰;思维框架也像一个实验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让我们解析放在其中的事物,让我们更加真实的看清事物。

智力分三种,一种叫神经智力,一种叫经验智力,一种叫反省智力。神经智力是天生的,比如年轻有为的数学家;经验智力是经过长年累月侵淫在一个领域做能获得的;反省智力是经过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才能够获得的底层规律和方法论,并且将这些方法论应用到人生和事业的决策中。这三种智力,一种比一种更广阔,层级越高,芒格的智慧属于最高级的第三种。我们看看最高级的反省智力,具有反省智力的人有那些特征呢?策略,态度,自我管理。策略是一种基本的做事,做人的方法论。智慧的人都有他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这套原则和方法和现实世界的规律相符合。态度是一种生产力,这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之一,智慧的人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能让他们更有效率,成功的概率更高。自我管理是意志力的另一个名字,自我管理是一种脚踏实地一步步往前的力量。或者积极的态度也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但积极的态度也会促成自我管理的欲望和实践,因此这两者看似是包含关系,但实际上是相互促进并可以独立分开的。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获得反省智力,让我们有更明智的决策,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更符合现实的人生策略,能够更好的管理自我,养成好的人生习惯,过一个富足的人生。

要做到清晰的思考和明智的行动就必须有思维框架指导和约束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如前所述,思维框架是一所实验室或者一台机器,加工和分析出现在我们脑中的信息,让我们获得更加清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最终采取与之相符合的行动,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就如我的一篇文章中将工科中的信号处理和思维过程做类比,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能够过滤很多杂质和噪声,高级的思维框架也能够更好的处理信息,过滤掉干扰,让我们获得这个世界清晰的图像。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工信息,输出结论,进行评价,而是为了获得一种思维框架,这种思维框架就是上面所谈的底层方法论。

低效率学习是关注内容而不关注底层方法论。比如读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如果只关注书的表面信息,产生一种能力错觉和低效率勤奋的满足感:“我又读了一本书,又多了一些智慧”。如果书中的思维框架和更高级抽象层面上的结构没有被理解和内化,读书和不读书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区别,那就是读书的人心里会产生一种清高和自欺欺人的幻觉,而不读书的人反而更实在些。理解是指跟以前的很多知识和经验链接起来,内化是指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理解是为了内化,理解并不意味着内化。内化是需要时间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是要靠理解输出的行为和思维规范,是要靠奥运冠军训练自己的身体一样训练自己的思维的。

勤奋学习不等于高效率学习。世间万物都有“窍”,都有一种方法或者秘诀来提高效率。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也是一个提高效率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寻找“窍”的过程。说到“窍”,那肯定在对立面也有“拙”,寻找到了“窍”,就没有“拙”的容身之地,“拙”是不费力就能看到的,"窍”是需要费力寻找的。人的一生也是努力的消灭“拙”,寻找“窍”的过程。俗语说“勤能补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个成语太模糊,太容易误导人了。因为“勤”本身也分“窍”和“拙”,“窍勤能补拙”,但“拙勤更加拙”。关注内容,在内容上下功夫追求多,而追求理解和内化非底层方法论就是“拙勤”,内容是无穷无尽的,变换多端的,有足够让“勤”来施展拳脚的舞台,这个舞台却是比惨的舞台,而非领奖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读书学习时,我们在做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x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