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书电影
不能说的苦衷才是最痛的——观《二十二》有感

不能说的苦衷才是最痛的——观《二十二》有感

作者: 芽芽的初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8-17 22:38 被阅读256次

与前期大热的动作军事电影《战狼2》相比,记录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沦为“慰安妇”的受害者的长篇纪录片,却相对显得单薄了。流水账式的记述,毫无特效和剪辑,却真实还原了截止2014年22位幸存者的晚年生活,所有的波澜都来自老人和观影者的内心,不靠华丽的包装博取眼球,只求真实的历史被铭记在世。

《二十二》

1. 上映4天票房仅6000万,是喜还是悲?

中午看完电影以后,不由自主地在互联网上搜索影片的台前幕后,发现“上映4天票房6000万”的字眼,我又去查了一下《战狼2》的票房战绩,“不到4小时票房过亿”、“第四天9.83亿”。于是,我知道了那个“”字的由来。

如果从票房来看,《二十二》这部电影无疑在目前是失败的,但这是一部纪录片,一部讲述中国人被日本人凌辱的历史的纪录片,用商业电影的模式来解读它,真的合适吗?某知名经济新闻的记者用“仅”字来评价《二十二》,显然是夹杂了商业价值,透露出“悲”的气息,而在我看来,《二十二》的公映,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拍摄于2014年的纪录片,直至2017年才被搬上银幕,郭柯导演背后的碰壁可想而知。但好在还是公映了,作为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仅有6000万”该是“喜”而不是“悲”,有人在铭记历史,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只要有人记得,真相就会代代相传,维持真相原本的样子,而不加任何特效的纪录片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它让生活在物质水平大副改善的时代中的我们看到真相,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有根可循,不会被现代文明的繁荣蒙蔽了双眼,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2014年,22位,如今只剩下8位,有老人就在影片公映前不久与世长辞,还来不及看到银幕中的自己,或许她们根本不愿去回想,有谁愿意自揭伤疤呢?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一个时代正在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做的不过是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多地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让后辈铭记。

幸存者名单日渐减少

2. 不能说的苦才是最痛彻心扉的

如果不谈及这段屈辱,不去触碰老人心里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这些老人和其他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喜欢搬出椅子在院子里晒太阳,一样喜欢有子孙在膝下围绕,一样很有爱心地喂着流浪猫仔。而一旦谈起那段生不如死的时光,她们会哽咽,会流泪,会像孩子一般委屈地说,“不说了,不说了,我心里不舒服”。

记得片中一位志愿者说,当初他们的想法是为这些老人向日本政府讨个公道,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一无所有,还不如当初不去打扰她们。我心头猛地像是被刺了一下。这些老人得有多坚强啊,经受凌辱和摧残过后,靠智慧和勇气幸存,在那个思想封建的年代饱受同乡人诟病,如今还要承担起还原历史真相的大任,一次次自揭伤疤,不为自己,只为真相本身,为后辈能从她们些许的言语之中洞悉历史真相。她们不要求祖国和人民能铭记她们,只为解开历史症结,这是中日两国的症结,只有解开,未来才能更加美好,也因此,这些老人的坚强和温柔才会如此令人心疼和惋惜。

请原谅我一时半会无法记住那22位老人的名字,但有一位老人的名字我记住了,她就是毛银梅老人。毛银梅,本名朴车顺,出生在朝鲜(现韩国境内),是一位韩国人,改姓毛,是因为爱毛主席,当时被骗到中国日占区做工,不幸沦为慰安妇。当她用中文说起与母亲在火车站分别,大口大口捡食从车厢内扔下的食物,我看到了一个异乡小女孩的无奈与凄凉;当她用日文点头哈腰说着“欢迎你,请进”,仿佛那个可怕的场景又再次重演,我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忍辱负重;当她用韩文唱起阿里郎,声音婉转悠长,仿佛岁月静好,我听到了一位老人对故土深深的思念,尽管她说不回去了,那里没有亲人了。好在,毛银梅老人的养女看到了老人的养育之情,待她好不因国别,只因毛奶奶是自己的妈妈。

毛银梅老人家中朝鲜族玩偶

鲁迅曾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纪念“左联”五烈士,纪念文人对革命的贡献,而郭柯用朴实无华的纪录片记录那一群“特殊”老人的生活。我真的不忍心用任何定语去修饰那些老人,只愿记得她们的笑容,愿她们的隐忍能换回国民对真相的认知,对历史的铭记,能让我们更努力地过好日后的每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能说的苦衷才是最痛的——观《二十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fo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