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里看到过孙正义先生的故事。
孙正义先生在创办软银之后,招了三个员工,给他们开会。他站在纸箱上,对员工们说:“今天,软银成立了,它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以后,我就是世界首富,你们就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
截止至2020年4月7日,孙正义以166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56位。
虽然,他没有成为世界首富,但拥有的财富已经足够惊人。
如果,孙正义先生在创办软银时,给自己定的目标不是世界首富,今天是否依然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坐拥这么多的财富,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站在事情的结果后面,去做出推论,这样并没有意义。这就像看到股票上涨了之后,说上一句,依据我当时的判断,我就知道它会涨。
但能确定的是,想到才能做到。如果连想法都没有,怎么会开始行动呢?而没有行动,又如何能做到?
02
想到才能做到,其实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想清楚,才能把事情做对。
一个是定了大目标,才能做大事情。
什么是想清楚呢?就是对我们的目标有清晰的定义。
像很多人,都希望能实现财务自由。可是,什么是财务自由呢?
有的人可能会告诉你,就是想花钱的时候就能随便花,完全不用担心钱不够。可是,花钱是指花多少钱呢?仅仅是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买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吗?如果是这样的标准,那很多人都是财务自由了。如果随便花是指北上深的房子,那满足标准的人,就要砍掉许多。如果随便是指没有上限呢?那根本就不存在财务自由的人。谁能赚到无穷的钱呢?
你看,如果定义不清楚,目标就会不清楚,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怎么能把路走对,把事情做好呢?
其实,在百度百科上就可以找到财务自由的清晰定义。一个人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就叫做财务自由。
你的日常开支是多少?一个月2000元,还是10000元,还是大几万,这个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当你的资产被动收入,也就是无需你去付出劳动,就能获得的收入,等于或高于前面的这个值时,哪怕你不去劳动,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开支,这就叫财务自由。
以1万元月支出,年化收益率为10%为例。120万的资产,就能产生12万的年收益,划分到每个月,就是1万元的收入,可以抵消掉1万元的支出。财务自由,对于1万元月支出,年化收益率为10%的人来说,其实是拥有120万的资产。
这样的定义,是不是比抽象的财务自由,要清晰得多?这个时候,当你拥有了10万资产,你才会知道,原来已经实现了1/12的目标,还要赚多少钱,你才看得清楚,才知道要做什么。
当然,并不是财务自由这样的大目标,才需要去清晰定义。生活中各种目标,都需要去清晰定义,才有更高的几率实现。
像学习弹吉他。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学会吉他。然而,什么是学会呢?会弹一首曲子是学会?还是会弹10首曲子算学会?
如果不把目标定义清楚,就像跑一场不告诉你终点在哪里的长跑,你只管跑,到了,裁判会告诉你的。相信,原本能跑到终点的许多人,都会坚持不了。因为,看不到完成度的路程,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吞噬掉我我们所有的努力,我们不清楚,付出了这么多,是已经完成了1/10,还是1/100,还是1/1000,如果只是1/1000,我还有必要再去坚持吗?
03
另一个,则是定了大目标,才能做大事情。
像一个运动员,如果目标是世界冠军,那么他就不会满足于自己成绩的突破,他始终盯着的是世界记录。以世界记录为目标,去承受日复一日的艰苦锻炼。如果一个运动员只是想当市里的第一名,那么,当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还有足够的毅力和韧性去继续坚持锻炼吗?
像我们写作的日更群里,有的小伙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日更,日更的最低字数要求不过是600字。有的小伙伴,则给自己定了一个月完成20万字,一天要完成近7000字。两者的付出,两者的进步无法同日而语。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快的成长,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吧。以此为靶,你的行为也会变得完全不同。
当然,定完大目标之后,还要学会拆解成无数的小目标。否则,每天盯着遥不可及的大目标,看不到一点希望,肯定无法长久坚持。
把大目标拆到每年,放到每月,落到每天,一点一滴去实现。这样子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完成了每天的小目标,就已经在往前推进我们的大目标。一个月完成下来,往前走了一小步,一年完成下来,往前走了一大步。目标虽大,但它并不会变得更远,它一直在那里,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总能到达。
04
李世民撰写的《帝范》中,有这样一段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呼下,无所得矣。
其实,为自己设置目标时,也是如此。
给自己设定了高的目标去执行,如果实现不了,那自己最少也达到了中等的效果。如果只给自己设置了最低的目标,那么一旦无法实现,一无所得。
而首先,你的目标得清晰。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像上了出租车,告诉司机,你给我开快一点,我赶时间,却不告诉司机要去哪里。如何能到达目的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