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今文艺界是日渐没落,除却玄幻之类的网文,主流早已被一二偶像所垄断,如郭敬明,名利双收之余,还常叹息自己适逢其会,赶上时运,近来也害起林黛玉般的娇病。这让多少美少年深怜。
然最可惜是一些时髦作家,出了一二本佳作,身心旁鹜起来,被“趣味”或“银子”勾引上了绣床,一阵激烈的手淫后,才华精神萎靡之极,最初的蓬勃之气,自然难再恢复了,贤明如韩寒,早年头衔挂满全身,如“青年领袖”,“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八零后杰出青年”……等等等,可谓饱受荣名,那本《三重门》自然也畅销不已,但名利双收之余,他开始弥漫起逸暇自在的趣味气息,开起了赛车,玩起了音乐,他要“真正做自己”,要“个性显明”,他指引青年人也如此,——“做自己喜欢的事”,至于文学书籍,当然早弃之如敝履,这话他早已阐明,做客“新概念十周年庆典”中,谈及看作品问题时,他自白:
“我已经不看任何文学作品,只看新闻杂志”,继而究其原由,他又解述:
“赛车一样,不管别人怎么开,只管我自己怎么开就可以了”
韩寒十八时著的“三重门”,可以用“经典”定义,这本书带他一路飘红,声名鹊起,他今日之辉煌成就是绝离不开此书,客观评价“三重门”,韩寒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很有“围城”风韵,而其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三重门”中引录名著典语,数不胜数,而他自己也说“三重门是逐字逐句写的,耗去很多心血”,他还自誉“五十年无人能及”。
但除却这开头的“三重门”,他之后再也创造不出佳作,但这毫不足异,因为他“已经不看任何文学作品”,也不再学习进取,写“三重门”能引经据典,但恣肆散漫后,写书著文自然再也引不出“经典”。有了名利,便不再学习,弃书籍于废簏之间,这大概近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韩寒虽堕落颓唐,但他训诲青年人,仍以为“你可以不上学,但一定要学习”,甚而至于评论文士作家时,他认定“‘老舍’‘巴金’‘矛盾’他们文笔都很差”,仿佛自己是极进取的文人学士,才华当然也远高于“老舍,巴金”,或者还许高于鲁迅,也未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