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小时候,家长有这样一句口头禅:“高兴得忘记你姥姥姓什么了吧?”“好吃得忘记你姥姥姓什么了吧?”
我得承认,长大以后,不知从何时起,我真忘记我姥姥姓什么了,而且忘得十分彻底,连想都没想过。
但最近我突然看见那个名字时,感觉好亲切,我确定以及肯定,那就是我姥姥,原来这个名字一直沉睡在我的记忆里,血浓于水,虽不曾想起,但从未忘记。
唤醒我记忆的,是一张“世系”简图,从我的太姥、太姥爷,到姥姥、姥爷,到妈妈这一辈的兄弟姐妹,到各家子女及其下一代,总共五代,洋洋洒洒三十余号人。
这图是我妹妹在“采访”了姨妈、舅妈后画的,发到亲属群里,让大家纠错。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张三说:姐,我的名字写错啦,不是这个字;李四说,姑,我94年的,没到29岁,人家还年轻啦;王五说,你算术是体育老师教的呀,表弟媳比表弟小5岁,你77直接减5啊?
想好心办点好事,出了这么多差错,有点小尴尬,但立说立改不过动动手指而已。麻烦的是,有人对太姥爷和太姥姥的名字提出了质疑,到底是“李学礼”还是“李学孔”?到底是“李孟氏”还是“李张氏”?
对从未见过他们的后辈来说,祖辈叫什么名字,完全无感,无差别啊。
我是没见过太姥姥,但太姥爷那威严、富态的“富农”形象,还是一直刻印在我脑海里的,尽管我也不记得他的名字。
对祖辈来说,别说亲情恩情,名字都不曾被后辈铭记,子孙不孝啊。舅妈说,以前家里有家谱的,厚厚一大本,那个年代怕被查烧掉了。舅舅手写了几辈的人名,说交给了儿子,儿子说丢了,找不到了。
还有谁能记准太姥爷、太姥姥的名字,更遑论他们的上一辈的名字?如果不再补上这一课,姥姥、姥爷的名字也将被彻底遗忘,包括爷爷、奶奶。那我们的名字呢?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的名字,又能被下下一代记多久?
自从妈妈十多年前去世后,我们姐弟与姨、舅的联系不曾中断。只要有机会一起回老家,便会把妈妈娘家的亲属召集起来,一起吃个饭、叙叙旧。渐渐地,他们的子女也长大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见面时,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即使知道身份也叫不出名字。
于是,妹妹干了这件被我戏赞为对亲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她还提议,此表人手一份要背下来,并趁此机会,把各家一脉的“家谱”也理出来吧。
世系、血缘是一根红线,它让我们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又去往哪里。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所有的枝杈都能找到共同的根脉。
不过,我也有一丝隐忧。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代码,靠一张图,靠记住彼此的名字,我们就能拥有父辈、祖辈那个时代的亲情么?从前,车马慢,相见难。如今,手机时代,随时随地可听声音、看视频,何处又何须安放思念?醇厚如陈年老酒的上一代的亲情,正渐渐地被时光稀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