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后宫里,姓王的皇后碰上姓武的女人,就像火星撞上了地球,总要闹个你死我活,而最终的结果,王皇后总是玩不过武皇后。
说起来,开始的时候,王皇后还是武皇后的恩人。
唐高宗的皇后王氏,出身名门,在高宗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被立为晋王妃,而高宗后来的皇后武则天,家里也就是个中产,而且先被太宗皇帝临幸过,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高宗皇帝喜欢武则天,是有点乱伦的,当然,唐朝皇室本身脱离胡族血统的时间不长,高宗的哥哥、前任太子李承乾贵为储君,就非常向往草原上走马射猎的生活,按照草原民族的习俗,皇帝或者可汗要用用父亲的女人、兄弟的女人,那都是没有道德障碍的。
当然,李氏毕竟当时已经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皇帝,做事也不能太过肆无忌惮,于是太宗皇帝死后,武则天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尽管早就和高宗暗通款曲,但毕竟不能马上从老皇帝的被窝里挪到新皇帝的龙床上,只好委委屈屈地出家当了尼姑。
她面临的是两大障碍,一是高宗后宫能不能接受她,二是大唐朝廷能不能不阻挠她。两桩事并一桩,主要还是看王皇后的态度,连大老婆都没有意见,下人们还能发表什么不同看法。
不久机会就来了,王皇后在宫斗中不敌高宗另一个小老婆,急待引入外援,觉得武则天身份低微能控制,关键高宗还老念叨,办成这件事还能讨老公好,一举两得,于是力排众议,把武则天从尼姑庵接送到了高宗的被窝里。
王皇后没想到的是,她迎来的是头无法驾驭的饿狼。接下来的事情流传甚广,刚刚入宫、身份低微的武则天充分利用高宗对她的宠爱,施展双面打功夫,不仅把高宗原来的宠妃赶进冷宫,连提携自己的王皇后也赶尽杀绝。
根据《新唐书王皇后传》的记载,武则天对王皇后的致命一击,是诬陷她和母亲一起,“挟媚道蛊上”,大概类似于巫术作法蛊惑皇帝的意思,巫蛊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荒诞不羁,但在当时都是杀头的罪名,汉武帝时代的巫蛊之祸,死了一个太子、一个皇后、一个丞相,闹了一次兵变。皇帝一旦相信了这个罪名,废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新唐书武则天传》记载得更为细节化:武则天想要陷害王皇后,一时苦于找不到罪名。正巧王皇后礼节性来探望她刚生下的女儿,等王皇后一走,武则天暗暗掐死女儿,栽赃王皇后,从而达到废后的目的。
在我看来,武则天以巫蛊陷害王皇后可能性较大,杀女一事,武则天若暗地行之,不太可能告诉外人知晓,后世述史者有点感情用事了。
王皇后被废,武则天顺利接位,但是王皇后和武皇后的争斗总是不死不休的,不久,武后得知高宗有意赦免王皇后,就命人废去王皇后手足,扔到酒坛里,几天后就死了。
历史在继续,宫斗也在继续,到玄宗年间,大唐后宫又出了一对王皇后和武皇后。王皇后照例是先到,玄宗皇帝为临淄王时就聘为王妃,与玄宗算得上患难之交,这个王皇后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没有儿子,二是不喜欢老公玩女人。随着玄宗即位,他身边的女人自然越来越多,王皇后也就越来越不受宠爱。
无巧不成书,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也姓武,和武则天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不同的是,这次的王皇后没有上次那么草包,这次的武皇后也没有上次的则天大圣那么牛逼,但是矛盾依然尖锐。王皇后在玄宗面前大说武氏坏话,却不知道矛盾的根源其实在玄宗身上,说武氏其实就是在骂玄宗,自然惹得玄宗大为不快,于是就起了废后的心思。
幸好王皇后待下比较宽厚,玄宗一时找不出废后的理由,开元十二年,玄宗终于亲自出面,用王皇后兄长“求厌胜”干涉后宫的罪名,将之处死并废王皇后为庶人。
王皇后没能斗倒武氏,但武氏也没能笑到最后。武则天走过的道路给大唐君臣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以致他们防微杜渐也不会容忍另一个武则天的出现。极受玄宗宠爱的武氏未能接手王皇后留下的宝座,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只有在死后才被追赠了贞顺皇后的头衔。
这也算王皇后对武氏最后的报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