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撒迦利亚书全景(三十七)

撒迦利亚书全景(三十七)

作者: 生命之光曹燕斌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5:28 被阅读0次

撒迦利亚书全景

撒迦利亚书和以赛亚书是旧约圣经中出现弥赛亚预言最多的两卷书。在撒迦利亚书中,出现了撒迦利亚先知所在的时期,即恢复期,弥赛亚的初临和再临这三重启示。

撒迦利亚先知比哈该先知晚两个月开始活动。因此,撒迦利亚先知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和哈该先知一起激励当时的人完成已中断的第二圣殿工程。以斯拉记第6章记载——“犹大长老因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所说劝勉的话,就建造这殿,凡事亨通。”(6:14,5:1)但是撒迦利亚先知并没有限于建设属肉体的圣殿工程,而将焦点放在了建立属灵的圣殿上面。

哈该书的第一个声音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1:2),即论到了放弃建圣殿的事情,而撒迦利亚书的第一个声音却是“耶和华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1:2),即以劝勉他们不要他们的祖宗所犯的错误开始。这使他们想起了因着他们的祖宗犯罪神放弃所罗门时所建的圣殿的事情。由此,劝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1:3)如果“转向……就转向……”,这样人就可以与神相见,与神联合。

我们应该注意这一主题也是在同一时期活动的先知玛拉基所写的玛拉基书的主题(玛3:7,4:6)。仔细想想,救赎史就是讲述犯了罪被逐出了伊甸园的人类如何能转向神,公义的神如何能转向有罪的人类的一段历史,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这就意味着克服因罪带来的分离,最终相见。福音的核心也正在于此。圣经所说的“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神说:“你必不再称为撇弃的,你的地也不再称为荒凉的,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你的地也必称为有夫之妇。”(赛62:4)是的,“有夫之妇”就意味着正如新郎喜悦新妇一样,你的神也一样喜悦你。这一关系的极至或顶峰就是“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6:17)。

圣殿就是神来找他的百姓,百姓为了见神来到神的尊前,二者相见的场所。“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1:16)耶路撒冷被火焚烧,神的百姓被掳到巴比伦,这意味着神离开了他们。但是,神仍施怜悯,重新回到他们中间,所以他们重新建圣殿。那么,他们的回归是因为被流放到巴比伦的他们有什么功劳或资格吗?这个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犹太人,人类的始祖犯罪被逐出伊甸园之后 ,这个问题就成了全人类所关心的事情。解决的办法就是第3章所讲的内容。

撒迦利亚书从第1章到第6章出现了八个异象,其内容最终都是关于弥赛亚王国的。所谓异象就是说在现实状况极其困难令人灰心失望的情况下,神使人看见肉眼所不能看到的事,借此给人以安慰和盼望。当时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时,眼前的景象十分悲惨。这时,神借着异象将以后要做的事启示给自己的仆人。

第3章讲的是第4个异象——大祭司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神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大祭司约书亚代表以色列站在那里,而撒但与他作对指的是撒但见他穿着污秽的衣服就控告他没有资格站在神的面前。在我们看来撒但的控告不是没有理由的。但是神却在责备撒但时说:“……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3:2)你们可能都见过被火烧过又从火中抽出来的木柴。以色列正是神从巴比伦这场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如果任凭火烧下去,那他们就会被烧光,什么也不剩,但是神既然拣选了他们,就怜悯他们,将他们抽了出来。

这不单单是当时的犹太人的样子,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样子。神对站在自己面前的说:“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并且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这事是如何成就的呢?神说——为了成就这事,“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3:8)。“苗裔”又称为枝子,指的就是弥赛亚。以赛亚书第11章1节说:“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耶利米书也说:“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23:5,33:15)神说他要通过弥赛亚“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3:9)。像律法仪文一样的献祭活动须要不断地重复。但是称为苗裔的基督的救赎“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来10:10),也就是“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的意思。以赛亚书也出现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赛64:6),但是,“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61:10)。这一真理在新约里的表达是这样的——“但如今, 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罗3:21)这样的事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神的仆人大卫的苗裔在一日之间除掉了这地上的罪孽。

第3章写的是关于大祭司约书亚的事,第4章写的是关于总督所罗巴伯的事,我们有必要注意一下论到有关这两个职份的话语。哈该书的内容首先也是写给这两种职份者的(该1:1)。大祭司与除掉罪孽的救赎事工有关,而总督,即治理的职份则与征服的权势有关,正如经文所说的——“大山哪,你算什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4:7)。大祭司和总督,即王,都是预表受膏者弥赛亚的职份。这预示了弥赛亚,即基督要作我们的大祭司代赎我们的罪,又要作我们的王,征服这世上的王撒但释放我们。第6章13节提到了他的王权说:“他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提到了他大祭司的职份说:“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这样,王权和大祭司一职在被称为苗裔的基督身上形成了统一。这一预言在耶稣基督身上应验了,并且现在因着耶稣基督“有君尊的祭司”的职份落到了我们每个基督徒身上。

作为祭司,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凭借王的权势,我们可以抵挡撒但,打败恶者。我们不妨用另一种方式来思想神赐予亚当的形象,不是别的,就是“有君尊的祭司”。因为神赋予了他像大祭司一样侍奉神,像王一样治理万物的权柄。他们受了撒但的诱惑之后,丧失了大祭司的职份,被逐离神的面前,管理这地的权柄也被夺去,撒但成了这世界的王,他们则坠落成为魔鬼的奴隶。这一切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才能得以恢复。王的职份和大祭司的职份都是十分尊贵的。但是,这两种职份合而为一,同时赐予了基督徒,弟兄们,你们对这一点有什么感想呢?神为了让我们可以侍奉他,脱去我们身上污秽的衣服,为我们穿上华美的义衣,给我们戴上洁净的冠冕,正如圣经所说——“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4:7,约一2:14,4:4等),即神赐予我们征服魔鬼的王的权柄。我们是有君尊的祭司。我们应该担起这一弥赛亚式的使命,为扩张神国的事业献身。

撒迦利亚书启示到弥赛亚遭到排斥之后,不仅得了荣耀,而且登上王位治理万民。这样启示的目的在于安慰和激励那些受惩罚后归回之人。只是不同的是,他们是因为自己的罪受到惩罚,而弥赛亚却是为我们的罪受惩罚。撒迦利亚书还有很多预言,即基督为了受苦难骑着驴驹子进耶路撒冷城(11:12),以三十块钱,即一个奴隶的价格被卖(11:12),被扎伤(12:10),被击打,即身子在十字架上受伤害(13:7)。

撒迦利亚书的核心章为第14章。第14章4节说:“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一光景正描述了主耶稣基督升天的情景。主耶稣升天之后,门徒从橄榄山回耶路撒冷去了(徒1:12)。同时,这也可能是升天和再临的情景的重叠。第14章5节说:“……耶和华我的 神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很明显,这描述的是主再临的情景。第11节说:“……不再有咒诅。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这句话恰好与启示录中“以后再没有咒诅。在城里有 神和羔羊的宝座”(启22:3)这句话相附相合。

撒迦利亚书的核心经节为第14章9节——“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这就好比王的戴冠仪式——他戴上冠冕(6:11),庄严地登上弥赛亚王国的王位。撒迦利亚书中所选用的神的名称——“万军之耶和华”中也暗示了这一点。这个词在撒迦利书十四章的内容中出现了53次。

是的,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万王之王,是天下惟一的王,即万军之耶和华。

默想

1.撒迦利亚的预言具有三重性。其内容是什么呢?

2.撒迦利亚书如何启示弥赛亚的?

3.关于“有君尊的祭司”,你们有什么领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撒迦利亚书全景(三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dw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