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看红楼里最隐晦的一个人,贾敬。
红楼梦第二回用冷子兴的视角,描述了贾敬:
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只剩了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住在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
为什么会突然说到这个人物?因为贾敬其实隐射了一个历史皇帝——嘉靖。
曹雪芹写红楼梦喜欢用谐音,比如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秦可卿(情可亲)、元、迎、春、春(原应叹息 )等等。里面的人物都有一定谐音隐喻,所以贾敬的谐音嘉靖,估计也不是无中生有吧。
而且,这个人物与历史上嘉靖皇帝有太多相同点:
一,只好练丹修道
红楼梦里贾敬,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身居高位也是不问家事,只爱烧丹炼汞,袭了官也不去做只想作神仙,把官位给儿子袭了,也不肯回原籍来,只肯住在道观。
而明朝中后期,年仅15岁的朱厚熜登基,改年号为“嘉靖“,即位后,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不穿龙袍穿道袍,此后移居西苑(今中国北海,中南海),整日端坐在烟熏火燎的道观里,炼丹修道。
二,不问朝政,不管家事
在《红楼梦》中,贾敬是个不管事儿的人,贾珍在父亲贾敬的寿辰快要到来的时候,提前到道观里给父亲请安,让他在生日那天回家聚会。
贾敬表示不想回到那个是非场合中,他不想回家过生日,只交代贾珍们刻印《阴骘文》一万份散给众人,想以这个虚妄的方法来消除子孙们的罪愆。
历史中,嘉靖皇帝因为好修道,二十年不问朝政,这个举措惹毛了当时一个小官,这个小官刚正不阿,冒死进谏一封举国上下皆哗然的弹劾,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骂书”也。
这个人就是海瑞,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南京户部主事的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上《治安疏》,大骂嘉靖皇帝。
先是骂你不管国事:
“天天在西苑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
然后骂你不管家事:
“听信二龙不可相见的胡言,也不见自己的儿子,也不回后宫。”
把嘉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骂一遍后,还有两句千古名句点睛:
第一句: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第二句: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您的英明领导下,老百姓们都成为了穷光蛋,他们早就不鸟你了。
嘉靖皇帝当时看到这封奏折,气的都跳起来了,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
“快把这人抓了,别让他跑了!”
(说话也不想想,全国都是你的地盘,他能跑到哪里去?)
但是海瑞十分命大,一直耗到嘉靖驾崩,他都还活着。
关于嘉靖皇帝搞笑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
三,都因丹药死
《红楼梦》中贾敬的死法写得很明白:
(贾敬)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大夫)便向媳妇们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的回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庚申时悄悄服了下去,便成仙了。”
这一死法和历史上的嘉靖也是如出一撤。
据《明史》记载,“有个陕西人王金与世文及陶世恩、陶仿、刘文彬、高守中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七元天禽护国兵策》,与所制金石药并进。”
嘉靖相信了,服用后却“稍稍火发不能愈”,没过多久,嘉靖就“大渐”了。
在此之前还有个插曲:嘉靖为了炼出长生不老药,听信方士的话,通过虐待童女获得炼药的材料。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皇宫里发生了一起宫婢造反事件,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婢联合起来,趁嘉靖熟睡的时候,有的用绳子系脖子,有的用抹布堵嘴,有的骑在身上用力勒绳子,有的把风,有的按腿,嘉靖同学被搞得几乎断气。
可惜啊!这些宫女勒脖子居然打死结!“不谙绾结之法,绳股缓不收”,折腾半天也没能把皇帝勒死,反而声音传到门外,皇后和锦衣卫赶来护驾,十六个造反的宫婢被处死。
宫女为何造访,史书也没有明写,但嘉靖经常通过虐待童女而获得炼药原料,这十六个弱女铤而走险,很可能与此有关。
宫女联合起来谋杀皇帝,琼瑶阿姨都不敢这么编,这也是历史上头一遭奇谈,可想而知当时明朝有多么昏聩,百姓有多恨了。
只是明清年间这一段血泪史,史书不会记载,汉族文人也不敢乱写,因为那时候有史上最残酷的文字狱,写错一个字,都有可能无数脑袋落地。
所以作者不得已,用他那如椽巨笔,隐隐约约、曲曲折折、真真假假地玩起了文字游戏。用神仙故事、闺阁儿女、世间情爱来掩盖一段家族民族血泪史。今天查阅资料,有一句诗很戳心: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红楼梦》开篇有一段空空道人与顽石的对话: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
石头说:“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所以说,正史野史那些穿凿附会的故事,都不如作者亲眼所见的几个女子,曾鲜活存在于世,都曾是自己亲人,姐妹,恋人,都曾醉卧花丛,吟诗作画,与世无争,只可惜她们偏生在这乱世,穿过了一段家国破灭的兴亡史。我想作者实在难以释怀,才会用假借石头之言,将真事隐去,写出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又有什么是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红楼》也有一万种说法。有人说它在讲情爱,有人说它在讲政治,有人说它在讲经济,有人说它在讲哲学。
张爱玲曾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可是我想,正因为《红楼》未完,玄机未破,才是它得以传世千年的原因,才会留下千人千面的印象。艺术的神秘感,历史的残缺感,都是掺杂了留白的美。
中国人喜欢留白,万事万物一旦说破,就会失去那种玄妙的韵味,所以人们也常说:“天机不可泄露”。与其去争论《红楼》背后的政治隐喻,还不如像石头一样:
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
我师意为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