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解析贾敬丨隐喻明朝最荒诞皇帝

解析贾敬丨隐喻明朝最荒诞皇帝

作者: 完美小姐进化论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21:54 被阅读0次

今天来看红楼里最隐晦的一个人,贾敬。

红楼梦第二回用冷子兴的视角,描述了贾敬:

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只剩了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住在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

为什么会突然说到这个人物?因为贾敬其实隐射了一个历史皇帝——嘉靖。

嘉靖

曹雪芹写红楼梦喜欢用谐音,比如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秦可卿(情可亲)、元、迎、春、春(原应叹息 )等等。里面的人物都有一定谐音隐喻,所以贾敬的谐音嘉靖,估计也不是无中生有吧。

而且,这个人物与历史上嘉靖皇帝有太多相同点:

一,只好练丹修道

红楼梦里贾敬,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身居高位也是不问家事,只爱烧丹炼汞,袭了官也不去做只想作神仙,把官位给儿子袭了,也不肯回原籍来,只肯住在道观。

而明朝中后期,年仅15岁的朱厚熜登基,改年号为“嘉靖“,即位后,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不穿龙袍穿道袍,此后移居西苑(今中国北海,中南海),整日端坐在烟熏火燎的道观里,炼丹修道。

二,不问朝政,不管家事

在《红楼梦》中,贾敬是个不管事儿的人,贾珍在父亲贾敬的寿辰快要到来的时候,提前到道观里给父亲请安,让他在生日那天回家聚会。

贾敬表示不想回到那个是非场合中,他不想回家过生日,只交代贾珍们刻印《阴骘文》一万份散给众人,想以这个虚妄的方法来消除子孙们的罪愆。

八七版 贾敬

历史中,嘉靖皇帝因为好修道,二十年不问朝政,这个举措惹毛了当时一个小官,这个小官刚正不阿,冒死进谏一封举国上下皆哗然的弹劾,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骂书”也。

这个人就是海瑞,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南京户部主事的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上《治安疏》,大骂嘉靖皇帝。

先是骂你不管国事:

“天天在西苑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

然后骂你不管家事:

“听信二龙不可相见的胡言,也不见自己的儿子,也不回后宫。”

把嘉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骂一遍后,还有两句千古名句点睛:

第一句: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第二句: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您的英明领导下,老百姓们都成为了穷光蛋,他们早就不鸟你了。

嘉靖皇帝当时看到这封奏折,气的都跳起来了,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

“快把这人抓了,别让他跑了!”

(说话也不想想,全国都是你的地盘,他能跑到哪里去?)

但是海瑞十分命大,一直耗到嘉靖驾崩,他都还活着。

关于嘉靖皇帝搞笑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

三,都因丹药死

《红楼梦》中贾敬的死法写得很明白:

(贾敬)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大夫)便向媳妇们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的回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庚申时悄悄服了下去,便成仙了。”

这一死法和历史上的嘉靖也是如出一撤。

据《明史》记载,“有个陕西人王金与世文及陶世恩、陶仿、刘文彬、高守中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七元天禽护国兵策》,与所制金石药并进。”

嘉靖相信了,服用后却“稍稍火发不能愈”,没过多久,嘉靖就“大渐”了。

在此之前还有个插曲:嘉靖为了炼出长生不老药,听信方士的话,通过虐待童女获得炼药的材料。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皇宫里发生了一起宫婢造反事件,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婢联合起来,趁嘉靖熟睡的时候,有的用绳子系脖子,有的用抹布堵嘴,有的骑在身上用力勒绳子,有的把风,有的按腿,嘉靖同学被搞得几乎断气。

可惜啊!这些宫女勒脖子居然打死结!“不谙绾结之法,绳股缓不收”,折腾半天也没能把皇帝勒死,反而声音传到门外,皇后和锦衣卫赶来护驾,十六个造反的宫婢被处死。

宫女为何造访,史书也没有明写,但嘉靖经常通过虐待童女而获得炼药原料,这十六个弱女铤而走险,很可能与此有关。

宫女联合起来谋杀皇帝,琼瑶阿姨都不敢这么编,这也是历史上头一遭奇谈,可想而知当时明朝有多么昏聩,百姓有多恨了。

只是明清年间这一段血泪史,史书不会记载,汉族文人也不敢乱写,因为那时候有史上最残酷的文字狱,写错一个字,都有可能无数脑袋落地。 

所以作者不得已,用他那如椽巨笔,隐隐约约、曲曲折折、真真假假地玩起了文字游戏。用神仙故事、闺阁儿女、世间情爱来掩盖一段家族民族血泪史。今天查阅资料,有一句诗很戳心: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红楼梦》开篇有一段空空道人与顽石的对话: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

石头说:“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所以说,正史野史那些穿凿附会的故事,都不如作者亲眼所见的几个女子,曾鲜活存在于世,都曾是自己亲人,姐妹,恋人,都曾醉卧花丛,吟诗作画,与世无争,只可惜她们偏生在这乱世,穿过了一段家国破灭的兴亡史。我想作者实在难以释怀,才会用假借石头之言,将真事隐去,写出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又有什么是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红楼》也有一万种说法。有人说它在讲情爱,有人说它在讲政治,有人说它在讲经济,有人说它在讲哲学。

张爱玲曾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可是我想,正因为《红楼》未完,玄机未破,才是它得以传世千年的原因,才会留下千人千面的印象。艺术的神秘感,历史的残缺感,都是掺杂了留白的美。

中国人喜欢留白,万事万物一旦说破,就会失去那种玄妙的韵味,所以人们也常说:“天机不可泄露”。与其去争论《红楼》背后的政治隐喻,还不如像石头一样:

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

我师意为如何?

相关文章

  • 解析贾敬丨隐喻明朝最荒诞皇帝

    今天来看红楼里最隐晦的一个人,贾敬。 红楼梦第二回用冷子兴的视角,描述了贾敬: 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

  • 「三鸟诛猿怪」

    明朝崇祯年间,北京宛平县有个大户,老爷姓贾,名唤政敬。 假正经自然干不了什么正经事。 贾老...

  • 从钗黛生日说开去

    做生日 《红楼梦》中,明写过生日的有:贾母,贾敬、宝钗、凤姐、宝玉。 贾母,地位最高最尊贵的老祖宗。贾敬,出场不多...

  • 荒诞的隐喻

    论如何正经八百地写个开头。 或许我应该这么写起——“《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

  • 聊斋故事:淑妃

    明朝万历年间,曾经发生过一个荒诞的宫闱故事,让人十分惊奇。 当朝皇帝好大喜功,十分喜欢美人,作风奢侈,皇帝看这宫中...

  • 无标题文章

    明朝宦官“传”:“萧敬”究竟何德何能,竟然获得五位皇帝的信任? 萧敬也许大家并不太熟悉,他出生于延平府南平县也就...

  • 趣侃红楼365:隆敦孝弟,皇帝下旨亲赐五品爵,隆重功臣,王公奉旨

    副标题:皇帝终于对贾家出手了,贾敬死后他的四个安排,细思令人心惊 趣侃红楼365:隆敦孝弟,皇帝下旨亲赐五品爵,隆...

  • 大明弘治皇帝

    引子.说起明朝皇帝,我最喜欢的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他是个好丈夫,他只有贤后一人孝康敬皇后张皇后。他是个好皇帝,...

  • 规则坏了,怎么玩都是输

    对明朝的荒诞历史小有兴趣,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最终让他的大明王朝覆灭,原本以为声势浩大的郑和下西洋一朝的永乐皇帝果然...

  • 看书,也能被气到“内伤”

    最近还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看到了嘉靖皇帝部分,这位爷登场的时候,作者说他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我就期待后面故事的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析贾敬丨隐喻明朝最荒诞皇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l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