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新课堂人工智能与教育
为何太多教育创新项目,匆匆收场或遗患无穷?

为何太多教育创新项目,匆匆收场或遗患无穷?

作者: 智能观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1:16 被阅读4次


毕业生,是衡量教育项目(或教育计划)成败的唯一标准。

一个新的教育项目是失败还是成功,不是简单的项目判决书,还应反思——项目对“用户”——学生的命运有多大的决定力。这个问题,决定了项目的实际价值和市场潜力。

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富含的技术深度,以及对“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项目团队首先应该把握的核心。

不久前,单位来了一个灵动、可爱的女孩儿。我很高兴,以为跟平常一样,经过技能培训和工作磨合后,会正常进入优胜劣汰的流程。但这个女孩儿有些不同,她非常听话,刻苦、努力,很想把工作做好,想在这个行业扎根。可对她的培训和指导,像浑身力气打在棉花上,几乎无用。

她所就读的职业学校,以应/往届初中生、中职生、技校生、高中生、辍学生为招生对象,以“入学即就业”的概念,与用人单位合作,承诺学生:入学就会被安排进企业,几年之后,通过考试,获取他们无法从主流教育体系中获得,但又不愿意放弃的——学历证书。

那么,这些孩子会缺少什么?

在工作沟通中,我发现她有大量的知识空缺:

初高中各学科的基本常识,几乎一片空白,科学常识、文学常识理解常常出错。

缺乏语素、语感,没有语法基础——而这些,在初高中的课堂上就应该获得和塑造的。

逻辑思维混乱,几乎没有能力运作需要独立决策和规划的事件,哪怕简单的项目。(PS:当你开始学着处理系统性事件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能让你有明显的竞争力和开拓空间。)

因为没有工作处理能力、缺乏培养空间,她在试用期遭到淘汰。据我了解,小女孩在美容店、奶茶店、催债公司、文字录入公司、铁道部以及我们的图书文化行业……等各类工作单位,均一一受挫。在惋惜和担忧中,我对教育所肩负的重任有了新的解读和更深刻的认识。

新教育项目的设计中,应该摆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咖位。

无论大框架的教育体系,还是小型的教育项目,我们都应该充分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科学地开拓道路。不能只是项目团队在办公室内的“讨论决定”,或者跟昙花般,匆匆绽放,匆匆落幕。尤其是有资源通过教育项目,对教育进行干预或影响的团队和个人,一定要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理解教学内容和教育技术(与教学方式紧密相连)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教学内容背负着意义更深远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殊途同归——“教育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培养人的能力)”,这始终是教育应该把握的核心。并且,要准确地理解主流教育体系中那些合理的、必须传承的部分。

比如,我们传统的学科会有以下设计内涵:

数学,培养逻辑能力,开拓人的思维空间,进而提升个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音乐、美术、文学、体育,对个人美学修养的重要培育作用,以及这种美学修养对学习者灵魂品格的塑造,在其今后处于洪流的人生中,对稳定心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学,对年少浅薄的人生经验的补充意义,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借鉴作用;

地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对学习者科学地理解物理世界,激发探索欲,并稳固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作用。

计算机科学,适应现代办公设备,准备职场技能,以及编程思维对脑部的开发作用。

PS:根据近几年我接触的毕业生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方面,出乎意料的弱——也不是完全不懂,而是不够熟练、不够专业,完全没办法熟练使用Excel、Word处理资料,作工作汇报或作项目整理。

在计算机使用如此普遍的年代,几乎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离不开电脑的年代,本应最具活力的应届毕业生还没步入社会就在计算机方面被甩在底层。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样的毕业生还不少。我们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大学期间都学了什么?

在设计新项目的过程中,利用教育技术变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设计团队是否有专业、深入、科学的思维作为前提?新项目预设的教学实施阶段,是否考量了教师对课程内涵的理解问题?并利用项目所提供的教育技术,实现这一内涵目标呢?

重要的一点:新技术,是支持和补充教学内容(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科)又负载教育目标。

新技术的融合、新教育项目的开发,无非是为了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所以,稳定住核心,明确内容和技术各自的功能之后,利用好新技术和新概念,不要被它们干扰,避免做出缘木求鱼的错误决策。

如果没有这些理解,学科教育只会沦落为没用的、把人教呆的填鸭式教学——这也是社会对如今我国主流教育的猜疑和不满。

百度传课项目曾是百度教育的核心,但在今年7月这个项目已关停,20人左右的团队散到其他事业部。其视频合作方表示接到通知“产品会有变动,推广会推后”。百度互联网项目的商业模式正在朝“AI+教育”方向转变。

“在线教育的知识付费模式,难以为用户创造差异化优势,模式形态仍需探索,加上用户知识付费习惯没有培养好,商业巨头可能尝试一段时间后,发现(知识付费)市场疲软,投入成果不太明显,需要进行观望。”行业人员分析道。

想策划能长久发展的教育项目,尤其是商业性教育项目,一定要充分考虑大的教育背景和主流的教育体系。教育新航道的开拓,可以有以下两个方向:

依附主流教学体系,寻找着陆点

如果一个新的、商业性教育项目无法撼动主流教育体系,我们就应该返回去,深入分析主流教学,并从中寻找着陆点,利用市场科技的前沿性,对传统教学作出补充和引导。

所以,充分面对用户所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理解每个课程的设计内涵,了解操作环节的内含的深意,探查实际教学问题的根源。这才是一个新的教育项目真正嵌入主流教育、撼动传统教学、发挥新教学力量的航道。

利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打造新的教学体系

如果新的教育项目,不是要依附主流教育体系,不是对主流教学的补充。就应该有科学的教育概念,负载完善的教学内容。

科学的教育概念、完善的教学内容,这两点,做到哪一个都不容易,但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这种项目的实施,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团体、教育集团,采用跨界式合作来搭建桥梁,甚至获取政府政策的支持。

应该设计执行过程科学、可控的项目方案,项目一旦开始执行,谁也无法甩锅,虽然看看各行各业的历史事件,就一个项目失败后,官方通常会贴出甩锅式标配声明:

“如果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擅自更改流程、不按教学计划走,(该项目)并非行不通。”

“这套(教学)系统在国外实行得很好,只是在这里‘水土不服’。”

“项目的初衷没有问题,只是没有达到实现的条件……”

以上种种理由,只能说明项目本身存在失败的风险,因此,我们要理解:

任何孤立或否定参与方——如授课的教师、听课的学生——的专业判断的项目,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存在着巨大的实践风险。

任何脱离具体内容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框架都是没有灵魂的,更无法对教学对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任何脱离实际,需要大量前提作为实施条件的教育项目,都是不现实的。

不实用、没有核心力量的教育项目,最终都会以巨大的代价作为终结。不管新的教育项目是作为商业项目还是作为公益项目去实行,都必须考虑其长远的实际价值和落地立足的问题。

—完—

亲爱的朋友:

你身边有哪些新的教育项目或教育计划遭到了淘汰?

有哪些是让你在工作中想吐槽的?

随着AI的发展,这两年很多人纷纷入场教育科技和教育创新领域,但结果似乎并不尽人意。为什么?

希望本文可以让你有所启发。

祝安!                                   

智能观  灵米

2018-12-18 于北京中关村

相关文章

  • 为何太多教育创新项目,匆匆收场或遗患无穷?

    一 毕业生,是衡量教育项目(或教育计划)成败的唯一标准。 一个新的教育项目是失败还是成功,不是简单的项目判决书,还...

  • 2022-07-18

    养痈遗患,后患无穷。 你不斩草除根,后果就是春风吹又生。 一劳永逸才是正道。

  • 如何成为一名“够格”的教导主任

    要想成为一名“够格”的教导主任,诸君最少需要如下能力,如无此非凡能力,切勿私自模仿,遗患无穷。 第...

  • 遗患

    张三:老李,你知道中国男足不如女足有起色的原因吗? 李四:这个……,我倒没认真思考过。也许中国女子裹足上千...

  • 再走一步(三)

    第一天学习,主论坛十五位专家激情演讲,或展示个人教学创新,或畅谈治校理念,他们的教育情怀令我感动。 项目式学习, ...

  • 吾道一以贯之——李庆明

    我的田园教育探索之路 教育复古主义者 教育可以改革,革除弊端。但未必就需要创新 教育是不能有的太多创新的。 坚定的...

  •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实验室立足于创意、创新、教育三个核心维度。通过创意社区激发创新,通过创意原型、产品迭代、项目孵化践行创新实...

  • 全球疫情

    从万物萧瑟到春暖花开, 从忙碌到清闲,从焦躁到坦然面对, 生有何欢,死亦何惧? 唯惧推己及人,祸害他人,遗患无穷。

  • 全国著名教育管理专家薛立新教授:产品创新,教育机构永生之道

    全国著名教育管理专家薛立新教授:产品创新,教育机构永生之道 产品创新,指的是创造某种新产品或对某一新或老产品的功能...

  • 为何太多创新企业以失败告终?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敏感话题:假如贵公司失败了,墓碑上应该写点什么? 分析公司CB Insights最近发现,约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太多教育创新项目,匆匆收场或遗患无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hl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