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何必把它看得那般神圣
“你在干什么?”
“哎呀,我去,你居然在看书?”
“别装了”。
……
霎时间,抱着书本的我面对同事的“嘲笑”竟无语凝噎。
不一会儿看到他又在看各种类型的手机,和朋友聊某个手机的配置,我真想和他争论,读书其实就像喜欢手机一样,不过是种嗜好,何必把它看得那般神圣,非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该有的行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古今中外,对于书的美誉数不胜数,这本是好事,不过凡事皆有利弊,也或许是赞誉太高,好多人却对它避之不及,觉得这是那些高雅的人士才该做的事,像我们这些人刷刷手机、看看电视剧就够了。
当然,造成这种影响的根本原因并不能简简单单的归咎于“赞誉太高”,更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某一方面,不过我想在当下的中国,毫无疑问,应试教育绝对是元凶之一,放眼望去,在当下有很多“同事”,对书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至极,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都被迫受于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压力而读着各类教科书和其他老师、家长认为对学生有意义的课外读物,“读书”,“写作业”在家长、老师眼中方是正事,甚至在一些家庭中,你可以以这两者为借口逃过许多家务。
从小便被迫着读书,自然内心也对它充满了反感,于是一旦毕业可以全然彻底的脱离“读书”二字,好多人便扔下了被迫接受的东西,奋不顾身的逃离枷锁,于是按照一般常理,我在应该刷朋友圈、逛淘宝、读书的时间里去读书显然是格格不入周遭环境的,于是便有了那句诧异“我去,你居然在读书?”,于是我这种不符合常规的行为,且又是那种“高、大、上”的行为便被无情的耻笑“别装了”。
在这里不想追究这句“别装了”到底充斥着的是什么样的感情,鄙夷也好,宣泄也罢,只想解释一下我为什么爱上了看书:
记得大学的时候开始看书,记得小时候想要那种全套的读物,里面有《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等等古今中外名著,无奈家庭经济原因没有好意思开口像父母要,为此耿耿于怀,于是大学有机会可以免费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书籍,便恨不得要一口气把它们全吞到肚子里似的,这是有某种报复心理在的。
至于中间由报复心理发展成喜欢,却是在毕业之后,其实也纯属于没事干,下班之后的两个小时独自一个人待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格子里,反而这两个小时要比大学时清闲很多,看电视剧吧,也没那么多好看的,微博微信刷来刷去也很无聊,想来想去还是拎起了书,既打发时间又不会觉得在虚度光阴,两全其美。
读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已,没什么太多高大上的理由,刚开始听到同事的嘲笑我也连续好几日没有再带书去过公司,不过由于一些是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所以耐不住又带了过去,同事也就习惯了,也不会觉得这东西有什么高、大、上了。
读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我也不是什么嗜书如命之人,不过是在无聊的时候就像看场电影解闷而已,实在不必把它看得那般神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