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2017年写的草稿
当我们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其实默认了一些变量,束缚了想象力。
星球
我们所有的话语概念,制度体系都只运行在地球上
如果在8大行星都有人类移民,这些人要向地球人购买资源,应该使用什么货币呢?

星际联盟召开一次电话会议,但是仅仅通知召开这次大会,并且确认8大行星上的成员都收到就需要很长时间。星际通信不是像地球上可以在无延迟感的条件下通信,要达成共识,也需要多个通信周期。
智慧生命
所有的交易都在人类之间开展,如果人类分化出太空的一个族群呢?他们又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和共识体系?
通信时间
地球半径6371km,周长40076km,光速通信一圈不过0.1秒多。近似实时的通信星球

地球到火星最近距离5500万公里,最远4亿公里,最短的通信时间是183秒,也就是3分钟。最长的通信时间是22分钟。
在火星和地球的节点共识
区块链是一个异步网络,比特别10分钟完成一个新块的产生。
在地球这个物理尺寸下,在光速通信的这个基础变量上,地球上任意两点的通信时差, 一个近似准实时的同步网络。在地球的任何两个地方打电话,并不会感觉有多么长的不可接受的延迟。
但是如果尺度放在航天这个角度,且不说走出太阳系了,就说离我们最近的星球火星,我们发送一条消息到火星,然后他收到,再返回,这中间需要超过6分钟的时间。你是不太可能有地球上打电话这种无延迟感。
要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建立一个共识机制,确保两边的账本都一致,这个共识机制的设计就必须要考虑到通信的周期问题。
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个小时出一个块,因为中间需要多个通信周期。
星际货币
星际货币的形态只可能是电子形态,而不可能是物理形态。因为物理形态的货币交易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太高了。
比如火星上很多金矿,对他们来说,金子不值钱,就像地球的铁一样。基于化学性的稀缺很难构建价值共识。而基于数学意义上的稀缺性就可以成为宇宙通用法则。
《三体》和区块链技术,一个是斩获雨果奖的著名科幻小说,一个是时下引发全球热议的新兴技术。尽管有不少人认为,《三体》里描述的三体世界和区块链原理有许多共通之处,但该书作者刘慈欣却表示,自己在写作《三体》时并没有想到比特币和区块链,被人这样解读,他也“很纳闷”。6月30日,刘慈欣受邀参加乌镇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与科幻界、区块链界的嘉宾一同探讨区块链与科幻世界的关系。 会上,刘慈欣表示,并没有在之前的科幻小说中看到类似比特币的东西,这很可能是科技发展走在科幻前面的一个例子。刘慈欣认为,人类正处于大迁徙的时代,正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迁徙。而区块链的出现,是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平行的重要一步,补充了现实世界中有,虚拟世界没有的东西。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现实和虚拟世界对调,虚拟成为现实,而现实成为虚拟。(刘慈欣在世界区块链大会上,图片来源:巴比特)关于人类如何与AI之间建立共识,刘慈欣认为,首先,上传意识这个技术的实现目前就存在很大障碍,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自己大脑认知不足。其次,人类与AI之间的信任感也很难达到,因为双方智力存在巨大差异。人和蚂蚁很难建立信任感,人类和AI也是如此。当被问到随着AI的发展,人类需要提防哪些问题时,刘慈欣说,AI将大部分人类取代,造成巨大失业率,这根本不是最黑暗的景象。真正最黑暗,最可怕的景象,反倒是人们认为最光明的景象。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拥有富足的生活,人类掉到这个安乐窝里就很难再爬上来了。最后,在给未来人类的寄语中,刘慈欣说:我相信未来的人们,我有幸见到你们的时候,我可能认不出你们是人类了,没有办法辨别你们是不是还有生命。但我希望不管未来的人类变成什么样,甚至变成计算机内存中的一堆数据,我还是希望你们能保持人之所以被称为人最本源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