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对数字和金钱没有概念。
简单概况:缺乏安全感,多愁善感,缺乏理性思维。
对数字没有概念,计算能力特别差。
厌恶金钱,感觉有钱人都是坏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如果说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那么这些对数字和金钱的限定性信念就来自与从小家人的教育与影响。
我能记得的童年,每年春节的压岁钱,除了几块小糖和一些鞭炮之外,就都被妈妈“我给你攒着”,或者“人家给你的钱其实是给爸爸妈妈的”等不变的借口给收缴了。期初我还有点不甘心,羡慕别的小朋友有压岁钱,为啥我没有。后来也习惯了,甚至没有留自己的“小金库”,全部如数上缴给妈妈。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钱,跟我没什么关系。
但我非常清楚且明确的知道,我家缺钱。在那个年代,父母从集体职工,变成了个体户。在那个二胎家庭还非常少的年代,我们一个爸妈都没有稳定工作的家庭,供养两个孩子,确实不易,所以,据我所知,我家的财政一直出于捉襟见肘甚至是赤字的情况下。当然,那个年代,物以类聚,我们接触到的人们也都差不多,所以有时爸妈问别人借钱为我们交学费。有时别人问爸妈借钱,怎么催都不还。爸妈也经常为这个事情吵架。
对于价值,我小时候,妈妈会为了鼓励我和弟弟做家务,讲卫生,奖励我们扫地,烧水,洗碗,或者洗澡,洗头发,剪头发等。用现在在教育观看来,这样在奖励制度,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的是“多劳多得,劳有所获”的概念。所以我这半生都在傻傻的勤奋的工作。不太喜欢动脑思考。
我从小就厌恶金钱,希望真正有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幻想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成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大家能够自给自足,没有攀比和歧视,没有贫富差距,只有各自忘我的投入在自己喜爱的事业当中。大家竞相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大后,我知道我的想法非常天真,甚至有些可笑。但这个深藏在潜意识里在念头深深的影响着我的金钱观。
直到自己三十多岁,不懂经商的我,做生意亏掉几十万,才想到学习理财,为时已晚。
听了财商课程,读了《穷爸爸,富爸爸》和《小狗钱钱》,我也给孩子们读了《三只杯》,我发现这些都是很好的财商启蒙书。
但,知是一方面,行是另一方面。理财尤其如此。只有知识,没有行动。钱不会自己跑到口袋来。
更多的,我感觉到,财商,不仅关于一个人的金钱观,也联系的一个扔在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理财,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都是财商的一部分,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而更大的议题是: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人生?
这些大的概念,必然不好跟孩子量化,但是财商的概念是一定要尽早给到孩子。
钱不用多,但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钱是怎么没的。
现在移动支付,在线支付非常普遍,孩子们接触现金的机会也非常少了,为我们普及财商教育又增加了一定难度。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孩子们的金钱观也会随之迭代。
就在前不久,我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一个很萌的小姑娘,上课前跟我说。爸爸妈妈帮我买了基金,我有自己的理财账户了。
我嘻嘻哈哈回复着,其实内心是震撼的。我想我和我的孩子们已经在财商这一课上,输在了起跑线上。
怎么能逆天改命呢?
只有行动出真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