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后浏览新闻,捕捉信息。首先给女儿分享《中国教育报》公众号末尾的图片,用一句充满温情的话语向她问候早安:只要你还在学习,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当我发现彭峰老师的《给四年级父母的第三封信:要培养孩子这三个语文习惯》,我就把这封信分享给同事廉晓萍老师,因为她的二姑娘正在上四年级。我把这封信也分享给了四年级的尹朝霞老师。
在准备上班前,我思前想后把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分享到朋友圈: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以此自勉,努力“做真教育”“当好老师”。
开车出发时,我打开樊登读书,选择听本周新书《饮食术》,作者是一位糖尿病专家、医学博士,也就是一位科学家写的,而且是在全球顶尖杂志《自然》发表过文章的。书中的饮食观念极大地颠覆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错误吃法,他的核心观点是要控制血糖,要少喝果汁,晚上不要吃水果,大豆是完美食品,吃七分饱,要细嚼慢咽,饭后散步20分钟……听完这本书,我决定要逐步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晨诵课,我兑现对学生的承诺,给学生展示我的堂兄写给我的书法作品《饮酒》。我让学习委员王镪乐和我一起打开作品,我给学生讲书法作品的字体、款式,重点理解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本性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学生诵读了这首诗后,我又拿出堂兄写给我的另一副书法作品《定风波》。我给学生分享我对这首词的理解,陶渊明对苏轼的影响很大,但苏轼比陶渊明更豁达,更积极。无论苏轼遭遇什么,他总能乐观面对,主动作为,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永远不会放弃。这就是我们要向苏轼学习的人生态度和可贵精神。
早饭后,我到操场散步,继续听书。这次我选择的是“慈怀读书会”的“每天一本书”《季羡林:读书与做人》。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被称为“国宝级国学大师”,而且精通13种语言,就是因为他能够坐拥书城、好学不倦。他的座右铭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老而不已,学习终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完满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人能够身在井隅,心向灿烂!
今天,我给学生朗读《赵清遥的阅读故事》这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合作阅读”。我建议我们班的书柜负责人田新悦学习借鉴书中的做法,把自己最近买的新书全部拿到教室,让教室里的图书角靓起来。
每天当然要落实语文课本基础知识,也会有个别学生基础不扎实。但我不会太过焦虑,我会鼓励他们多下功夫努力减小与别人的差距,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超越自我。
我深知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我用锲而不舍舍我其谁的态度勇敢探索。虽然我身处村小,但我依然仰望星空,潜心教育,立足现实,迎接挑战,心向灿烂!我要陪伴学生慢慢生长,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与学生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网友评论